松口多吐字,许昌平只得叹气:“如今情势,将军在外,殿下留京,陛下欲以殿下束将军;而将军欲以殿下抗陛下,殿下身处其间,极力斡旋之余又要谋划自保,风波险恶,行路艰难,可想而知。李狱之后祸事固为远虑,如剑悬顶,波及未来。而李氏齐藩之祸却属近忧,如剑指喉,危及眼下。殿下先谋保全,再图将来,策划英明,见识长远,岂是臣能够全然领略?”
定权冷笑道:“主簿过谦。只是若依主簿所说,这局中人今后又当如何自处?”
许昌平道:“如今六部,吏刑多亲殿下,枢部则控于陛下,工部不足论道,礼户事不关己,摇摆无定。钧衡之位绝不可如陛下之愿悬而废,中书令若成虚位,则三省皆不免成空中楼阁,陛下直掌部中大政庶政,冢宰为六卿之首,首当其冲便正是张尚书,陛下届时岂能容他,他旦摧折,则殿下断臂矣。钧衡之位亦绝不可如殿下之愿举而存,便是时得由张尚书领衔,未来未必不成李柏舟第二。”
定权点点头,问道:“哦?那主簿见解,却是怎样最合适?”
许昌平笑道:“这等国家大事,便非臣芝员芥吏所能置喙。或者殿下费心调停,即不能做到有益于陛下又有益于殿下,或能做到无害于陛下亦无害于殿下,于陛下处免生许多枝节不说,则李氏事,说句市井铜臭之言,到底得利多些还是殿下。”
见定权毕竟沉吟不语,又道:“陛下日前之举,在殿下看来,固有藏弓之嫌。只是陛下圣心,却也需要殿□察。陛下平素最忌,便是殿下在朝结党,李氏狱,不论殿下有多少苦衷,无论陛下事先察与不察,罗织之严密,手段之凌厉,凡举君父尚在,臣子便为此状,为人君者怎能不心惊?
朝事纷争,谁能担保日后再无类似□?长此以来,父子间芥蒂难免愈演愈深,初为疥藓,终成疮痈,以至于腹心。此次重整詹府之事,为诫殿下,为告世人,这且休论。只是殿下日后对陛下和臣下当有态度,还请殿下深思。
臣进奉殿下八字,不胶不离,不黏不脱,这是殿下御臣下当有态度。
温柔和顺,尽善尽美,这是殿下事陛下当有态度。”
见定权沉脸,又冷笑声道:“臣知殿下心内不豫,以臣易地臣亦不豫,但请殿下听臣把话讲完。陛下为父,则殿下子逆父为不孝;陛下为君,则殿下臣逆君为不忠。若是殿下最后得承大统,万里同风,史笔捏在殿下手中,这终究不过件小事。但如今江山仍是陛下,殿下就不怕个不忠不孝罪名扣下来,辱身生前不说,百世之后,谁人还能得当日之情,谁还会知殿下亦有委曲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