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却听说杨公于西方已补全诸篇,又作《史记外国传》以记安息、身毒等国千年来史事。心痒难耐,很想求得观,又深感学问不足,文词鄙陋,不如太史公和杨公太多,仍得继续向学。就乘着出使机会,前往身毒都护府,希望能得到杨公指点。
……
是在六合二年(公元前50年)秋,跟随去身毒持节使者卫司马谷吉道,离开长安西行。
这是今上继本始、竟宁、天安、五星、元康后第六个年号。元康之意取“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希望大汉能达成“小康”之治。
而六合紧接其后,意思有二,其是取“《春秋》所以大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
叫褚少孙,你所看到这篇《西游记》作者。
这篇行记记载今上六合年间,在河中、身毒与托勒密埃及国见闻,以及后来大司马骠骑将军西安侯任公渡海西征,同海西大秦国摄政凯撒战和经过。
少孙写成此书后,久久不能定下书名,最后还是得到西安侯点拨,命名《西游记》。西安侯真不愧大汉两百年来诗赋第人,可谓生花妙笔,让拙作光彩许多。
如果奇怪汉人游记为何是大白话,且文辞粗陋不堪,常出现些后世才有词语,那定是后人拙劣翻译所致,与原作者无关。
……
其二,则是大汉已有六大都护府,除先前西域、北庭、安北、河中外,又增添身毒都护府和安东
少孙本是颍川郡人,后随父母寓居沛县,求学于东海郡大儒王公。王公讳式,乃是东昏侯贺做昌邑王时太傅,因以诗三百劝诫,昌邑王废时得以免罪,后教书于东海郡,参加天安年间石渠阁之会。却因鲁诗博士心胸狭窄,加以排挤,王公愤而离开长安,于学术心灰意冷,不再授学。
因留于京师,与好友东海郡人匡衡道,拜入京兆尹张公讳敞门下,学石渠阁后显学《春秋左氏传》。
到元康元年(前55),老丞相博阳定侯丙公逝世,张公升任御史大夫,以匡衡为御史丞,又举荐做侍郎。
生性不爱做官处理案牍,只爱读书,尤其喜好《太史公书》,只可惜太史公逝世后,《史记》被删减遗失十篇。本朝初年,太史公外孙杨公(杨恽)补缀几篇,又加《西域列传》,使西域各国史事全备,然未能补全,便于五星年间随大司马骠骑将军西征不返。
做侍郎期间,出入石渠阁,整理史册,又拜访名流、学士,费尽周折,得到前朝《封册书》,历尽艰辛补缀《龟策列传》、《日者列传》。然于景、武之事,虽然年代已远,然为尊者讳,胆子小,不敢妄自下笔。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