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光有两延年为左膀右臂,风格相反,政见不同,但能力都极强,霍光执政期间,杜延年才是真正丞相。后来田延年z.sha而死,杜延年急流勇退,谁更聪明不必多言。
但杜延年可不是墙头草,十多年前,他发起盐铁之议,进贤良文学,十多年后,哪怕大将军霍光意孤行想灭匈奴,杜延年也态度坚决地表示反对,最后竟让霍光改变想法。
但这个人奇就奇在,倘若谏言不成,却也能尽力办事,为国事排忧解难,所以霍光才爱而信之,纳其忠言。
“杜幼公宰辅之才也,只可惜,是大将军人。”
刘询颇为遗憾,他在用刘贺故吏王吉、龚遂时毫不担心,但对杜延年,多少有点膈应。虽然杜延年之子杜佗与他是好友,但杜幼公本人态度暧昧,若能在朝中留到倒霍之际,和丙吉样明确站队,插霍氏刀就好,你提前跑算几个意思?是要学伯夷叔齐,不食周粟?
刘询多有照顾,而许延寿儿子许嘉,更是代刘询而死,以天子念旧性情,岂能毫无回报?
于是萧望之这奏疏也没被采纳,来二去,他竟将皇帝身边宦官、外戚都得罪,若非刘询刻意维护,恐怕早被人使绊子弄死。
但越是这样,刘询就越珍惜,他现在不缺甜言谀语,只缺个“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正如韩非子所言,不用谏臣,则绝世之势也。西安侯偶尔会与刘询说真话,但只谈大体不说小节,于外戚等事上言不发,他很有分寸,但有时又太有分寸。
苏武在中朝时也会说实话,但他年纪大,刘询需要个类似直臣。像萧望之这样铁憨憨,都是稀有动物,有个算个,必须珍惜。
这点让刘询有些生气。
而且现在召回杜延年加以重用话,等到来年,“竟宁”真正用意,bao露时,杜延年恐将成为朝中清流领袖,以其能力和威望,连西安侯任弘也不得不正视。
虽然异论相搅是好事,但刘询可不想战争节骨眼上,再开次盐铁之议。
但
但刘询又有些遗憾:“君之直臣,父之,bao子,只可惜萧望之太直,不通人情,昧于大理,难堪大用。”
反倒是这次将萧望之当刀使用魏相,让刘询更重视些。
魏相曾倒过桑弘羊,斥退过车千秋之子,又参与倒霍,弹劾杜延年,如今反对任弘……除谏西域之事翻车那次,每次节都有挑得十分巧妙,也不知是真能辨*邪,还是善于站队。
有花花心思没问题,政见与西安侯要做事相左更没问题——刘询其实很需要这样人,能时不时站出来反对任弘几声。
如今征辟杜延年奏疏已上,该如何处置呢?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