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询倒霍亲政之后,反对大将军成政治正确,加上萧望之经明持重,论议有余,就让他做个谏大夫。
作为名谏官,萧望之确实很称职,遇到以为不妥事,从不隐瞒,立刻便上奏提出,为此得罪不少人。
比如刘询任宦官弘恭为中书令,在建章宫和尚书台之间传递文书,萧望之便以为不妥,奏疏内容刘询还记得,大致说:“宦者不该参与朝政,更不可在朝廷重职为官,此乃大汉祖制。”
刘询将奏疏留中,萧望之却不甘心,在朝会时竟傻乎乎地又提次,这让皇帝身边得力助手弘恭无比尴尬,暗暗恨上萧望之。
而正月时,刘询终于立许平君为皇后,完成心中夙愿。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
刘询看着谏大夫萧望之所上奏疏,里面引用孝武皇帝求茂才异等诏,说“故马或奔踶而致千里,士或有负俗之累而立功名。”萧望之认为值此百事待兴之际,不能让大才闲置在野,而应该加以任用。
比如先前因小过而辞官建平候杜延年,如今朝中廷尉之职空缺,而杜延年在家中修《小杜律》献于朝廷,作为官吏学法教材,有大功,当征辟入朝为官。
确实很有道理,但刘询读罢却摇摇头:“萧望之替人当刀。”
刘询在做皇帝方面,确实有天赋,虽“垂拱”于建章宫,但未央那边举动,群臣关系远近,谁和谁友善,谁与谁暗暗为敌,都逃不过他眼睛。
旋即封许广汉为平恩侯,其弟许延寿为乐成侯,萧望之又上奏,认为文皇帝时不曾封窦氏为侯,而孝景欲封王皇后兄王信为侯,也被周亚夫反对,这是正确。外戚恩泽侯需要减少,来功勋不可滥发,二来,也恐外戚坐大,霍氏之事复发。
道理是这个道理,但这萧望之也太不会看眼色形势,许广汉与般外戚不同,在掖庭对
他知道有朝中个自诩“清流”群体,以魏相、梁丘贺为首,多为儒吏,政治倾向和孝昭时发盐铁之议贤良文学差不多,反对开边北伐。
被刘询重视萧望之也在其中。
刘询还在民间时就听说过萧望之名声,他在其他人脱光衣裳受检查入见霍光时断然拒绝,又直谏霍光,为大将军所不喜,结果其他被丙吉举荐人都封官,唯独萧望之做小苑东门守门人,其乡人出入,随从前呼后拥,风光得很,讥讽萧望之道:“不肯碌碌,反抱关为?”
你不肯屈从平庸,干嘛还当个看门啊?萧望之只回句:“各从其志。”
萧望之在霍光主政时期直不得志,十数年不得施展,青春易逝,等霍光死时,已是四旬中年人,但这性子,竟是点没改。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