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述神农氏,继承后稷事业,讲究播百谷,劝耕桑,以足百姓衣食。五谷足,则百姓足,百姓足,则天下足,这是他们始终如理念……
有专业人士来帮自己国家领地发展生产,本应是大王封君们拍手称快事情,然而农家却直苦于没有立足之地。因为百年前,他们领袖许行,从孟子处抢学生,狠狠得罪这位学阀。孟子门户之见、地域之见极重,所以农家难以在稷下学宫和齐鲁有发展。
到头来,农家也只在泗上小国滕国求席之地。滕文公时,农家在滕国开地,与当地百姓共同耕作,其乐融融,但滕国被宋灭亡后,就只能离开那里……
那些年,诸侯合纵连横,朝秦暮齐,东方混乱不堪。
“多亏许公,才能让胶东百姓不再疑虑。”
是日中午,黑夫在郡守府为许胜和几个农家弟子举办接风宴。
黑夫来关东这久,各学派士人都见过,这群知识分子虽没有大富大贵者,但打扮起来却不含糊:无不戴冠佩剑,仪表整洁,哪怕陈平也不免俗,当年他就是因为家贫,却打扮得干净体面遭乡人笑话。
儒生还要置办高高巍峨儒冠,阴阳方士则需要点优雅仙气,只为在游说王侯时印象过关。
但今日许胜带来农家弟子,却格外特殊,众人都穿着粗麻短衣,脚下是齐楚农夫常见草履:据说他们身上每件东西,都是用自己亲手种出粮食所换。他们三十余岁年纪,却好似四十,手上也老茧纵横,看得出来,是真正下过地,挥舞过农具,面容也晒得跟黑夫差不多黑。
甚至连见到黑夫这大官态度,也与普通农夫无疑,拘谨老实,在宴席上坐立不安,也就年纪最大许胜见多识广,能与黑夫侃侃而谈。
许胜先请黑夫将漆器、铜器撤下去,他们用自己带简陋陶器即可,黑夫答应。他又拒绝黑夫敬酒,表示俺们农家人不饮浪费粮食酒,只抿口汤水后笑道:
“郡守言重,老朽当年离秦后,也曾带着弟子们游走于临淄、胶东,在本地呆过段时间,教农夫耕作,当地人称为许句芒,不想十年过去,他们还记得……”
许胜说得口流利关中话,这没什好奇怪,黑夫听闻,这位农家野老,当年可是丞相李斯同僚,都作为吕不韦门客,在咸阳编写过《吕氏春秋》!
农家是诸子百家里异类,他们与墨者有点像,生活极为简朴,穿着普通粗布衣服,虽然倡导耕桑,却没有属于自己寸土地,过着周游列国生活。也不像儒生样追求高官厚禄,只希望得到百亩土地、数亩房宅,定居下来,带领当地百姓钻研耕作技术。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