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想法方面反衬当时政治腐败和社会混乱,如陈祚明所说:“序述太平景象,极尽形容。须知反言之,并以哀世也。”(《采菽堂古诗选》卷五)另方面它们确也曾是曹操所求索目标,部分理想还可以从其政治军事实践中寻觅到些踪影,如曹操曾下过《抑兼并令》压制豪强,下过《置屯田令》招抚流亡、解决吃饭问题,等等。这说明曹操在部分地实践着自己理想,这使《对酒》《度关山》具有些真实可信色彩。
《短歌行》(周西伯昌)、《善哉行》(古公亶父)写政治态度,《善哉行》(自惜身薄祜)咏叹个人身世,也都有史可证,可与“抽序心腹,慨当以慷”(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魏武帝集题辞》)《让县自明本志令》参读。此外,大都写于赤壁遭挫后《气出唱》《精列》《陌上桑》《秋胡行》等游仙诗,用浪漫主义手法反映曹操暮年将至、壮志难酬苦闷,在希冀长生同时,表达“造化之陶物,莫不有终期”、“寿如南山不忘愆”、“二仪合圣化,贵者独人不”、“不戚年往,忧世不治”等具有积极意义政治哲学见解,也是不难从曹操人生足程及思想武库中找到足够佐证。
可见,曹操诗歌是紧扣着个人身世、经历和体验来反映他时代,大都写出实境实情,具有很高真实性。读曹操诗,就宛如读部简明汉末史,兴亡大事,历历在目。们可以从中直接看到些重大历史事件发生演变情况,看到些历史人物(特别是曹操自己)所作所为及其活动若干具体场景、画面,解到些历史人物(特别是曹操自己)心情和内心活动,从而具体地感受到时代脉搏和心声;它更为们直接提供作为政治家军事家曹操若干思想观点、政治主张、社会理想以及人生态度等各方面资料。们研究汉末魏初这段历史,研究曹操其人,曹操诗歌实不失为可靠旁证。
曹操对于当时战乱反映尤其值得注意。战乱给整个社会、尤其是下层人民和士兵造成空前劫难,这是汉末最为严峻现实。从初平元年(190)董卓之乱到建安十三年(208)魏、蜀、吴三分鼎立局面初步形成,战乱持续十九年之久,给北部中国广大地区造成极为严重摧残。曹操正视这现实,在《蒿里行》中以“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念之断人肠”几句诗大幅度地作生动典型概括,并流露对于人民深刻同情。《苦寒行》、《却东西门行》、《步出夏门行》(土不同)则从不同角度反映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