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眼前困难来说,曹军经过千里转战,进入汉中时已经相当疲劳。蜀中险阻,并不亚于进取
五万顺江东下,进驻公安,让关羽进驻益阳,摆开阵势,要与孙权决雌雄。丞相主簿司马懿乘机建议曹操:“刘备以诈力降服刘璋,蜀人还没有真心归附他,他现在又率军东下同孙权争夺荆州,这对们是个绝好机会。们拿下汉中后,益州震动,如果乘胜进兵,益州势必瓦解。圣人不能违背时机,但也不能失去时机啊!”
丞相主簿刘晔也发表与司马懿类似意见,并认为如果不趁目前蜀人尚未真心归附刘备、因汉中失守而又惊恐万状时候拿下益州,稍有迟缓,蜀中以精于治国诸葛亮为丞相,以勇冠三军关羽、张飞为大将,蜀民安定下来后据险防守,那时想要再打益州就不可能。而益州不拿下来,则必将成为后患。
曹操听这些意见,并不动心,拒绝说:“人苦于不知足。们既然已经得到陇,难道还希望得到蜀吗?”
“既平陇,复望蜀”是光武帝刘秀曾经说过句话。《后汉书·岑彭传》载,建武八年(32),岑彭跟随刘秀讨伐陇西隗嚣。攻下天水后,隗嚣逃往西城,刘秀又进围西城。这时,占据蜀地公孙述派大将李育前来救援隗嚣,驻兵上邽。不久,刘秀因事要先回洛阳,临行给岑彭写封信,说:
两城若下,便可将兵南击蜀虏。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发兵,头须为白。
意思是要岑彭在攻克西城、上邽后乘胜前进,进攻盘踞蜀地公孙述。后来,隗嚣和公孙述都相继被消灭。曹操借用这句话,意图却完全相反,不是赞成在得到汉中后立即向益州进攻,而是主张采取慎重态度,暂且按兵不动。
曹操举攻取汉中,益州受到强烈震动,这是必然。曹操进驻南郑七天后,有从蜀地投降过来士兵说:“蜀中天要发生几十次惊乱,刘备虽然动刀杀人,也不能使之安定下来。”
当时曹操似乎对未能及时出兵益州有些后悔,曾问刘晔是否还可以再出兵。刘晔认为,现在益州已经初步安定下来,不能再进击。后来颇有人替曹操惋惜,如裴松之就说:
魏武后克平张鲁,蜀中日数十惊,刘备虽斩之而不能正,由不用刘晔之计,以失席卷之会。
意思是曹操坐失良机,不然益州转瞬之间就是他。得到益州,荆州、江东也就势难坚持,曹操完成统天下大业也就有望。其实,这种想法是并不符合实际。曹操在这个问题上,既考虑眼前困难,也考虑长远困难,审时度势,知难而退,作出是项正确战略决策。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