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刘任何方都强,但如果孙、刘联合起来,则曹操实力稍逊,只能处于守势。汉中之役,表面上只是曹操同刘备对阵,实际上是曹操同孙、刘两方对阵。曹操进攻汉中之初,刘备即同孙权达成谅解,双方平分荆州,刘备得以免除后顾之忧,掉头西上,倾蜀中财力、物力和人力同曹操对抗。孙权虽没派出兵卒直接帮助刘备,但间接支持其作用不可低估。如果孙、刘交恶,兵端开,刘备别说战胜曹操,恐怕结果会刚好相反,他自己得主动放弃汉中,以确保蜀中和荆州万无失。
曹操情况则不样,他不能倾中原、关西全力来同刘备抗衡,他占地盘最大,因而防线也就最长,须处处兼顾。这段时间孙权虽未北犯,但曹操同孙权关系远不能同刘备与孙权关系相比,即使兵端未开,也须时时提防,不能大意。荆州方面,则尤其不能大意。建安二十三年(218)十月,驻守宛城将领侯音反叛,并派人同关羽连和,曹操派大将曹仁前去镇压,直到次年正月才初步稳定下来。此前,代郡、上谷乌桓单于无臣氐曾发动叛乱,在许都还曾发生太医令吉本、少府耿纪和司直韦晃等人反叛。前线形势不容乐观,后方和内部又存在不稳定因素,因此曹操不愿也不能让自己主力长期在汉中拖下去,这样就作出主动撤离决策,以避免在全局陷入被动,从战略指导原则来看,这还是可以理解。
此外,汉中地区地形险峻,而曹操士兵多来自平原地区,不擅长山地作战,不愿以己之所短同敌之所长长期较量,以造成难以估量损失,这也是曹操所考虑个问题。曹军因不擅长水战,在赤壁之战中吃大亏,几乎弄到全军覆没地步,这给曹操留下教训是很深刻。因此,当初入汉中在阳平关受到张卫抵抗,曹军因山峻难登而进攻受挫时,曹操就曾说出这样话:“带三十年军队,如果朝葬送敌手,那会是种什情景呢?”于是就产生主动撤军想法。这次从斜谷进军汉中,曹操也曾多次发出这样感慨:“南郑简直就是在天狱之中,斜谷道不过是个长五百里石洞罢。”
因此,从长计议,曹操不愿在这样个地形险恶“天狱”中同敌人长期周旋下去。若干年后,诸葛亮出兵南郑,魏明帝曹睿和朝中不少大臣主张发大兵征讨,散骑常侍孙资不同意,在陈述理由时,谈到曹操这次撤军,说:“武皇帝圣于用兵,察蜀贼栖于山岩,视吴虏窜于江湖,皆挠而避之,不责将士之力,不争朝之忿,诚所谓见胜而战,知难而退也。”就是指出这点。
建安二十年(21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