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士兵。无论亲疏贵贱,都决不滥施奖赏。这对于杜绝弊端,真正激发将士争相立功热情,无疑具有重要作用。
另方面,有功劳而拒绝封赏也不行,这也从个侧面反映曹操明法审令精神。曹操不准荀彧让封是其中个例子,不准田畴让封是其中个更为突出例子。
曹操北征乌桓,田畴做出很大贡献。从柳城回来后,曹操论功行赏,表封田畴为亭侯,食邑五百户。但田畴认为当初逃到徐无山中是为避难,没有能替旧主幽州牧刘虞报仇,“志义不立”,就不应该再享荣誉,因而坚决辞谢封爵不受。曹操体谅田畴至诚之心,也就不再勉强,还特地下道《听田畴谢封令》:
昔伯成弃国,夏后不夺,将欲使高尚之士,优贤之主,不止于世也。其听畴所执。
说以前伯成放弃诸侯职位,夏禹没有强迫他改变志愿,因此自己也不勉强田畴接受封爵。但南征荆州北归后,曹操又意识到这样做不妥,说:“这样做是满足个人志向,但却违反论功行赏国家制度。”
于是又下道《爵封田畴令》,认为“出入三载,历年未赐,此为成人之高,甚违王典,失之多矣。宜从表封,无久留吾过”,仍要田畴接受原来封爵。但田畴仍然坚决辞让,甚至表示宁死也不接受。曹操也不肯让步,再三再四要田畴接受,田畴还是不答应。这样来,引起朝中主管*员不满,上表弹劾田畴,说他狭隘自守,不明大道,只要小节,不顾大局,应当将其撤职,给予法律制裁。曹操倒还冷静,他考虑很久,最后让其子曹丕和众大臣去讨论这件事。曹丕认为田畴这样做,同春秋时子文辞让爵禄和申包胥逃避赏赐是样行为,不应当强夺其志,相反对其节操还应予以表彰。荀彧、钟繇赞同曹丕意见。但曹操还是不死心。他知道夏侯惇同田畴要好,于是让夏侯惇去做田畴工作,嘱咐说:“你去找田畴聊聊,注意用情去感化他,同时也要说清道理。你只说是你意见,不要说是让你去。”
夏侯惇遵命前往,晚上就在田畴那里住下来。当田畴明白夏侯惇来意后,就不再开口说话。夏侯惇临别,拍着田畴背说:“田君,主上情意这深厚,你就不能考虑下吗?”
田畴听,立即正色说道:“你怎能这说呢?不过是个负义逃窜人而已,能够蒙受朝廷恩典活下来就已经很不错,难道能卖掉卢龙塞来换取赏赐爵禄吗?即使国家对独加恩宠,难道内心就不感到惭愧吗?将军你是解,尚且如此,如果定要逼接受,就只有死在将军面前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