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垦建议。曹操采纳这建议,从而不仅解决流民实际困难,同时削弱关中地方豪强势力,对稳定自己侧翼发挥积极作用。
十二月,曹操亲自率军驻守官渡,加强官渡防御力量。
建安五年(200)正月,车骑将军董承等人企图杀害曹操密谋败露,曹操杀死董承等人,除掉个心腹之患。参与密谋刘备,因此前被派去拦截袁术而离开许都。到下邳后,刘备即公开打出反叛曹操旗帜,与袁绍南北呼应。曹操迅速出击,将其击败,从而避免同袁绍决战时两面作战风险。
不难看出,曹操是在步步、有条不紊地做着迎战袁绍准备。这些准备工作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是心理准备,主要是在将领中树立起战胜袁绍信心。二是正面布防,从北到南共设下三道防线,形成个有层次、有纵深、可以互相支援、彼此呼应整体防御体系。三是安定后方,稳定两翼,避免出现后顾之忧和两线作战、首尾难顾局面。这些,都显示曹操作为个战略家老谋深算。
比较而言,袁绍诸多不足和毛病都在这时期,bao露出来。袁绍从建安四年(199)三月灭掉公孙瓒、据有四州后即产生南征曹操想法,可是迟迟不采取实际步骤,从而使曹操有比较充裕时间来完成防御种种准备。袁绍自己缺乏主见,在战与不战问题上手下谋士又各执端,产生矛盾,使团结对敌受到影响。袁绍为夹击曹操,也曾想在曹操背后开辟第二战场,派人前去联络荆州刘表和穰城张绣。刘表因长沙太守张羡连结长沙、零陵、桂阳三郡起兵与之抗拒,发兵进攻连年不下,因此无暇北顾,只是表面答应袁绍要求,并没有派出兵卒呼应袁绍,同时也不援助曹操,实际上采取中立态度。张绣则不仅不同意出兵,相反听从谋士贾诩劝告,率部投降曹操。出现这种局面原因是复杂,但在定程度上也与袁绍自身存在毛病有关。当袁绍、曹操对峙时,关中诸将多持中立观望态度。凉州牧韦端派从事杨阜到许都察看动静,杨阜回去后,关中诸将问:“你看袁绍、曹操哪个能最终战胜对手?”
杨阜回答说:“袁绍宽厚但缺乏决断,喜欢谋划却很少下过决心。不能决断就没有威信,不能下决心就会错失良机,眼下虽然强盛,但最终却不可能成就大业。曹操有雄才远略,遇事当机立断,没有疑虑,法令划,士卒精练,能够破格用人,所任用人又都能各尽其力,是定能够办成大事。”
这番议论,同荀彧、郭嘉分析是不谋而合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