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好吧,”他给出主意,“你今天下午先去看交河故城、苏公塔、葡萄沟、坎儿井,朋友收你百二十元。明天早,再去看高昌故城,那里比较远,回来顺路去看阿斯塔那墓、火焰山和柏孜克里克千佛洞。中午12点左右就可以回来,也是百二十元。怎样?”
犹豫不决。
“你看,现在才9点多,”沙立又跟出主意,“不然先载你去巴扎转圈。中午你吃饭,先睡个午觉,下午2点钟朋友就来带你去交河城,怎样?”
他给安排得倒很周到。“好吧,就这样办。”
又坐上沙立驴车,到几条街外巴扎去。“巴扎”跟马来文“巴刹”同意思,指都是市场,也同语源,都源自波斯文。这里随处飘扬着印度和中亚音乐,竟有些马来西亚那些马来和印度巴刹气氛。
见毛驴跑得慢,就往驴身上抽鞭,口中不断在喊:“嗨啊!嗨啊!嗨啊!”
吐鲁番尘土飞扬,路两旁种着高耸白杨,似乎也阻挡不什风沙。到宾馆大门,有伊斯兰式蓝白圆顶,也有中国传统红色柱子,高高矗立在广场上。付钱,沙立用生硬普通话问:
“去不去,游高昌故城?交河城?朋友开出租车,可以载你去。”
“多少钱?”
“租车天两百元。”
午睡后,沙立朋友果然在宾馆门口等着。“叫小马,回族。”他自介绍。他年纪很轻,不到二十岁,开着辆老旧波兰制小轿车。
交河故城浴在大片明亮无比阳光中。黄泥色废墟染上白花花骄阳,发出种奇异亮光。片空寂。除小马和
“让想想,等办好住宿再说。”
“好,在门口等你。”
吐鲁番宾馆看来长期住着不少外国人。办理住宿登记时,见到叠英国、德国、法国和美国寄来航空信,给住在宾馆里老外。外国人来中国玩,好像都喜欢吐鲁番和西藏这些有所谓“异国情调”地方,好比中国人游欧美,喜欢去唐人街样。大家都在寻找彼此熟悉东西。
个很年轻日本人,十七八岁高中生模样,手里把玩着把新疆小刀,用生硬英文问,要不要参加他组织个临时旅游团,去高昌故城等名胜。他说,租车太贵,他付不起,要找十几个人,租辆小面包车去,大家平分费用。
看样子,吐鲁番很少有国内游客,没有西安等大城市那种“日游”组织。还是秋凉,国内游客都不来?然而,这个日本人太年轻,对他没有什信心,不晓得他旅行团是否真可以组成。后来还是找回那位赶车维吾尔少年沙立。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