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王如意宝曾经说:有时觉得自己往生肯定没问题,心里为此很高兴;但有时又想到小时候在洛若寺出家,大家都很疼爱他,除每人定量分得份食物外,管家们常常额外给他些吃。因为这个原因,自己有时会害怕不能往生;也很为当时管家难过,他们也背负严重果报,如今不知他们在哪里。法王如意宝常
也是最重要、最易于实行,同时也是最深奥因果入手,会比较稳妥、有效。
从实践角度简单地说,相信因果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如果不想感受痛苦,就舍弃会带来痛苦心念和行为;如果想快乐,就培养会带来快乐心念和行为。
有人会说:“学佛精进,行善积极,可为什还会遭遇不幸、坎坷,而有人尽做坏事,却逍遥快乐。这不是没有因果吗?”
在以前开示中曾提到:人们言行、起心动念都会产生相应后果,有些行为后果很快显现,而有些行为却要等很久以后才能看到它结果。就像野草种子播进土里不久就会长出草来,而青稞播种后却要等来年才开花结果。
因果真实不虚。如果个行为果报今生没有成熟,而你也没有采取任何行动阻止它成熟话,它定会在下世或更晚时间成熟。所以,们今生遭遇不全是今生造作因果,有些是前世因在今生成熟果,今生因所产生果也有些要到后世才显现。
行善积德却遭遇不幸,《金刚经》中有段话可作为解答:“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行持善法创造出新因缘,改变原来因果,所以重罪轻罚。本该在后世以更惨烈方式体现果报,在今生投身为人尚有取舍自由时成熟,以后就不会再受此报。
日常生活中因果取舍要谨慎,涉及三宝之物,尤其是僧众饮食因果取舍更须细致入微。
当年喇荣五明佛学院供斋,就如何处置僧众当天未吃完食物问题,法王如意宝曾专门召集全学院堪布、活佛讨论。因为供斋食物是僧团共同财物,若处置不当会招致严重果报。如果把吃剩食物倒掉,是浪费,也是不如法。若把供斋没吃完食物给小动物吃,给人和受动物都将造作下地狱业。同样,把没吃完食物给人吃,给人和受人也都将造作下地狱业。
大家查阅各种经典并经过深入讨论,最后决定:供斋期间,当天没吃完食物应该卖掉,用所得钱第二天再买食物供斋,如此循环直至终竭。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