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兄弟两人,根据《般若》思想,撰述《中论》、《十二门论》和《百论》,通称为《三论》,创立佛教史上第个大乘教派——空宗。罗什之前,已有人翻译过《般若》。但龙树、提婆著作,却无人翻译。只有罗什,才把龙树和提婆重要著作全部翻译出来。罗什所译《三论》,便是后世三论宗宗经。
“而译文,则可删繁就简。不必拘泥于务得本文,只要原意能达既可。”他转身面对,微笑着点头,眉间尽显通达智练,“三论论典,非是普通百姓能解,所以罗什亦会专为百姓翻译易懂经文。让众生听人讲解遍佛经,便能解其意。三千众生能懂,佛法才能真正大兴。”
心下赞叹。这样道理,果真只有他才能真正洞彻。他译文向来都是以意译为主,凡是难以让人理解地方,便删除或缩略。为此,他遭到不少佛学家质疑,甚至包括他自己弟子。大家都认为他是龟兹人,无法做到完全领会汉文。可是,他删繁就简,真是汉文水平问题?
他所翻译流传最广佛经,如《金刚经》、《妙法莲华经》、《维摩诘所说经》都不止他个人翻译过。《金刚经》有七种译本,其中便有玄奘版本。若是说汉文水平,那玄奘汉文水平肯定比罗什高。但为何罗什译文最有生命力?
他为姚兴著《实相论》,“出言成章,无所删改,辞喻婉约,莫非玄奥”。这还不足以证明他汉文水平?他删繁就简,真正原因是他明白传法对象是广大民众。玄奘译经二十年,译出千三百多卷。罗什译经时间远不如玄奘长,译作只有三百余卷。但罗什译文在21世纪寺庙里大都能被普通民众看到,而玄奘只有部《心经》最为人所熟悉。因为玄奘翻译大多是高难度佛教理论,不是做佛理研究人,般不会看玄奘译文。曲高和寡,古今殊同。
看他已然洞彻,兴奋之下又开始提笔修改自己翻译拗口之处。为坐在几案边他拿捏,说出心中存很久愿望:“罗什,可不可以偷偷看下译场到底是怎样?”
从来没去过他工作场所。在家中还好说些,真堂而皇之地到草堂寺去,身份未免尴尬。可是,又心痒痒地难受。罗什译场,可是古代中国规模最大,玄奘也比不。鼎盛时期,有三千多僧人参与。毕竟是历史专业,能见证如此盛大场面,对来说,意义非凡。
他用毛笔在砚台里蘸蘸,沉思片刻:“好,来安排。”
几天后,本重新修改过《金刚经》摊在面前,这正是在21世纪见到《金刚经》版本。细细品读,满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