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大人,此乃是户部事,你该问人是夏某人而不是司首辅。”户部尚书夏志轶立马便站出来,“大蘅国如今正是繁荣之时,边疆前几年虽常有敌军来犯,但幸有良将近这两年已越渐太平,于军饷物资上消耗并不大;赋税改革后,各
长久以来,除权贵富贾会专门请教书先生上门为小姐们上课,大蘅国并没有专为女子而设学堂。
其实不仅仅是大蘅国,便是前朝,也只有极少数特例,究其原因,无非是女子不能入仕。
读书人,读书多为入仕,为将来参加科考能谋取官半职,不仅光宗耀祖身份也显得高人等。
然而,过往历朝历代,又有多少女子能入仕为官?便是能,难道是通过科考吗?寻常老百姓要供出个书生已经不易,又怎还会让女儿去读书学习?大多都是十二三岁便要准备出阁,若到十七岁还未嫁做人妇,那多半都是有特殊情况。
对老百姓而言,女子需要做,便是生儿育女操持家务,生儿育女为是增加劳动力,对于耕种土地自给自足农业经济来说,劳动力才是切。
如此来,让女子入学堂几乎可以说是完全无意义事。
但仅仅是几乎。
大蘅国近些年来,商贸发展相当发达,而在司渊渟推动开放海禁,促进海外贸易发展后,商贸经济更是为大蘅国经济带来比过去任何个时期都要繁荣飞跃。
“陛下,东汉时期邓绥皇后为提高皇族子弟素质,特地于汉安帝元初六年开办所官邸之学,不仅令皇族诸王子弟及邓氏近亲子侄中,更规定,无岁以上不论男女都需进学堂念书。并且,邓绥皇后因受到老师班昭影响,极力主张成年女子也应与男子样读书,据记载,‘诏中官近臣于东观受读经传,以教授宫人,左右习诵,朝夕济济’,由此开创宫廷女子与男子平等接受教育先例。”司渊渟将历史先例搬出,将众已经迫不及待要反对大臣即将出口话先压回去,然后继续说道:“尽管在两汉之后,这种男女皆可接受教育情况就再也没有出现过,然而前有明朝,也同样支持于宫廷中令宫女识文断字读书明理,并由此进步晋为宫廷女官。因此臣以为,为女子开设学堂,并非不可为之事。”
“司首辅,你这提议,们尚且不论女子有没有必要接受教育,想先问句,这开学堂钱从哪里出?难道又是从国库里拨出吗?这几年官学改制,已经让国库压力很大。更何况,普通老百姓,也给不起这个钱,送女儿到学堂读书吧。”名大臣说道,他是不反对让女子接受教育,只是开设学堂,还是要从更实际角度来考量。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