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弈听江晓原说,那具在影视基地发现断指无名白骨尸已经做出颅面复原图,立刻来兴趣,“好,现在就去看看。”
说完,他手臂伸,搭上江晓原肩膀,拖着他家小徒弟,就往楼下影像科去。
柳弈在影像科电脑屏幕里看到颅面复原图,果然长着张相当普通青年男性面容。
男子眉骨有些高,细眼皮,圆鼻头,脸颊瘦削,从侧面看,下颌略朝外凸,算不得英俊,但也不难看,属于丢进人堆中多半就找不见人类型。
虽然江晓原指着屏幕里三维复原图,总觉得有点
计算机辅助颅面复原技术,是法医学个体识别领域近些年来比较时髦门前沿性课题。
所谓“颅面复原”,是指根据人体头面部软组织及五官形态特征与颅骨形态特征间关系,重建颅骨生前面貌形象技术,在法医人类学领域中,主要应用于白骨化无名尸身源查找工作。
这门技术在各种以法医和刑侦为题材影视作品里面都非常常见,就仿佛每个法医官都是雕刻高手,在颅骨上戳上十几二十根定标用小棍子,然后啪啪啪拍上黏土,揉揉捏捏,就能重塑出个和死者生前起码九分相似人头来。
可是在实际上,这项技术之所以被称为“前沿”,自然它除理念较为先进之外,还有许多不完善和争议之处。
在以前还比较流行手工捏模时候,由于眼耳口鼻等软组织结构太过具有多变性,非常依赖诸位法医艺术家个人判断和经验,捏出脸难免过于主观。
美帝在十多年前就曾经做过对比实验,让业界久负盛名两位法医艺术家以相同头骨为模板,用同样骨点定标方式进行重建,结果却复原出差异相当大两张脸来。
现在虽然有计算机辅助三维重建技术,华国还有套属于自己适用于蒙古人种数据库,只要使用同样头骨数据和同个资料平台,就会得出同张基于平均数据下产生标准化面孔。
可这套系统虽然摆脱个人技术影响,但毕竟是理想状态下“标准脸”,而真人往往会因为遗传、年龄、胖瘦或是生长环境差异等等因素,而长得并不那“标准”,所以经过统计,复原图和真人符合率,至今也依然只有60%到70%左右。
所以法医人类学里有个半是打趣,半是调侃说法,那就是,数据库最适合那些“长相平平”骨架子。
不过,即便这项技术还有这样那样如此多缺陷,但在发现具无名氏白骨尸,没有头绪时候,法医们还是往往都会本着“何方试试”心态,做个颅面复原,看能不能借此找到更多线索。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