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处寻求报复手段。较弱那方会倾向于占较强方小便宜:黑人厨师可能会从白人女主人家厨房里“顺走”些食物,这其中既有实际物质原因,也有象征性报复意味。狡猾形式不仅限于偷窃。它囊括不同形式伪装。个人降低自己身份,去扮丑角或是讨好,通过谄媚对方获取小恩小惠行为,既是为生存,也是种报复。
因此,偏见受害者产生这种形式反应完全不足为奇,可能更值得感到奇怪是,为什这样反应没有更多些。
对主流群体认同:自憎恨
在上述情况中,还存在个更为微妙机制,即受害者是真正赞同迫害者,而非假装认可那些地位更高人。受害者实际上确会以迫害者视角审视自己所属群体。这个过程可能是同化主义努力背后隐含条件,也是导致个体在主流群体中完全失去自原因。他财产水平、习俗和言论都将与主流群体无异。但是更为令人不解是,在些情况中,个体完全没有希望达成实质上同化,但仍然在观念上与主流群体保持致,包括做法、观点和偏见。
针对某些失业男性处境调查可能有助于解释这样情况。在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期间,研究报告显示,这些失业男性们感到深深耻辱。他们把窘迫境况归咎于自己。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男性并不会因此被责怪。但他们依旧倍感羞耻。西方文化对个体责任重视可能是主要原因。们认为是每个个体塑造世界,或者说,们愿意这样相信。当事情出差错,个体应该承担责任。所以,移民们会越发为他口音、扭捏体态、所缺少社交礼仪和教育而感到羞耻。
犹太人可能讨厌自己宗教信仰(因为如果犹太教不存在,他也不会成为偏见对象)。或者他也可能会鄙夷某类犹太人(正统保守派、那些个人卫生习惯不好人或者是商人)。又或者,他也有可能会痛恨意第绪语。因为他无法逃脱自己所属群体,所以在种真实意义上,他也憎恶他自己——至少他会憎恶自己作为犹太人那部分。让事情变得更糟是,他可能同时也恨自己会有这样感觉。他陷入两难境地。由于长久以来不安全感和紧张,他割裂自可能会做出隐秘而自意识过强行为。他们将自己作为犹太人被赋予恼人特质放大,继而自憎恨,加剧冲突。这构成个永无止境恶性循环。4
个多世纪以前,德·托克维尔(deTocqueville)描绘黑人奴隶自仇恨。虽然这段历史让人痛心,但将此局面完全归咎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