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也许可以如是讲述。在这个传统、体面、被同化犹太家庭,墙上挂满油画肖像,去意大利度假和郊外野游样平常,圣诞节晚上会在杉树上点燃蜡烛,情绪激昂时会高唱“德意志至高无上”;但也恰恰是在这个家庭里,发生太多z.sha事件:女儿中个,较忧郁那个,在十月黄昏走出家门,投河自尽;过几年,第二个女儿,较开朗那个,嫁人。但八年后,她突然对女儿说,妈妈会从天堂里给你写信,不久便跳楼而亡。没有人对小女孩说妈妈z.sha事,她直以为妈妈是死于流感。
家庭女教师换好几任,意大利去很多趟,小女孩慢慢长大,她叫夏洛特,跟已故姨妈和健在外祖母同名——“夏洛特”这个名字在家族传承不可中断。次,她工作狂父亲(“不要打扰,会成为名教授!”)结识位极富教养,头发浅黄,演唱巴赫女歌唱家。在《人生?如戏?》中她有个小丑式名字——波林卡·彼姆巴姆;这里需要插句,出于某种原因,书中与舞台相关所有人物都有个语义双关姓氏,读音如同滑稽铃铛声(或者链条声,随你怎样联想),诸如“彼姆巴姆”“克林克朗”“金克藏克”,这些服饰华丽、双重性格人,切都跟其他人不大样。在现实中,这位女歌星名叫保拉·林德贝格,但这同样不是真名,她原本是犹太人,是位姓列维拉比之女。夏洛特生命中所有人都是犹太人。在此十年之后,关于自己家庭,她如是写道:“们需要记住,他们生活在个完全由犹太人构成社会。”
对于这场科学与艺术联姻(医学与音乐、艾伯特·萨洛蒙与保拉·林德贝格),最欢喜便是十四岁夏洛特。她对继母态度只能用“狂热”来形容,只是随着时间推移,陆续掺杂众多伴生品:诉求,嫉妒,依恋。林德贝格愿意做小女孩妈妈,不料换来却是种如此炽热爱慕与崇拜,以至于彼此都受到折磨。对此唯可靠证据,仍是那本《人生?如戏?》。尽管其中很多东西都有可能有意或无意地发生变形,但无法掺假是关注程度,即浪漫(又或者轻浮?)波林卡在书中所占篇幅。其肖像在书中足有数百幅之多,以令人惊骇精确再现保拉·林德贝格面部神色变化。在观看数十年后拍摄采访视频时,这些肖像眼便可认出:面孔已经老去,表情却依旧年轻。在其中幅画面上挤满各式各样波林卡身体与面孔:忧郁,疲惫,冷漠,神采飞扬,无精打采,画面居中是正式版本—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