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勇打起来。为顾全大局,曾国藩只好将自己湘军移至衡阳,避免跟绿营直接接触,全力训练自己部队。
创办之初,最让曾国藩伤脑筋是清朝军事补给制度。清朝在夺得政权后,各方面都沿用明朝制度,明朝体制很多短处,清朝仍旧没有改变,相反还变本加厉。清朝军事供应和政事参合为元,军队粮饷补给,不是来自中央财政,而是来源于地方z.府零碎供应。按理说,户部是国家财政中枢,应该统筹全局,但实际上户部却等同于个大型会计机构,只是在账目上监督各个机关和各地方z.府出纳。各个地方z.府按照规定数额把给养直接运送到各个军事单位。在供给上,各级z.府各自为政,有就干脆采取拖延方式。这种军事供给方式,给部队统筹带来巨大困难。曾国藩湘军在供给上面临问题就更大,因为湘军还不算是朝廷正规军。在这样情况下,身为钦差大臣曾国藩最费精力件事就是,不得不硬着头皮与各式各样大小官吏打交道,软硬兼施,才能得到不足额供给。
曾国藩故居
各种困难遭遇让曾国藩对于清朝现实状况有个透彻解,对于这种制度本质,曾国藩看得比先前清楚得多。曾国藩豁然明白个现实,那就是,中国千百年直奉行是文官制度,在这种制度下,那种知识优越感以及在这种制度下享受便利,使得中国精英以及社会普遍意识对于军事将领和士兵,直心存鄙视。从制度上来说,朝廷军队军饷和给养都是由地方发放,这使得军队在很大程度上对那些手握地方大权文官们异常依赖。很多时候,这些掌权文官z.府密切监视军队动向,施展他们高深学识,安插亲信,组织派系,甚至引发军队内江,从而将武装力量牢牢地掌控在自己手中。千百年来,没有人真正地把军队当回事,真正地把军队当作国家武装力量来经营,或者在权力和制度上给予它们保护。这种政权本身,已习惯于对军队进行打压,这样打压,完全不是由于个人喜好,而是种整体存在状态。不仅如此,中国文化对于武装势力在骨子里也是排斥,在民间,直以来,人们崇尚只是传奇,而不是英雄。那些曾经英雄,在最受民间欢迎话本和说唱中,慢慢演变为纯粹传奇,变成脱离实际传说。至于真正英雄是怎回事,人们并不真正地感兴趣。由于缺乏真正英雄意识以及荣誉感,直以来,只是那些卑劣和懦弱人在参加战斗,在执掌这部分力量。这些当兵人既不是出于爱国热情,也不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