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互助组织。外地女工在棉纱厂工作,常会受到男工和地痞流氓欺负,尤其是来自苏北和安徽
女工,会受到上海人
歧视。来自同
区域
女工就会烧香拜姐妹会,
般五人到十人,有时也会有同乡
男工加入,成为姐妹会
保护人。——引自[美]艾米莉《姐妹们与陌生人:上海棉纱厂女工》
[5]晚晴民国初期,报刊竞争极其激烈,堪比现在新闻媒体。报社为争抢读者,除
少数专职记者跑腿写稿外,会广泛采用社会投稿,以提供比记者更广博
信息,尤其是社会类新闻,会采纳读者
匿名(笔名)投稿,或者以读者来信
形式报道新闻。除
邮件投稿,有些报纸还会在商店等地设置固定投稿点。
[6]包工:民国初年,上海工厂种招工制度,包工头为工厂集体招募工人,根据工人每月
产出,向工厂领取工资,扣除工人食宿成本和自己
提成后,再将工资分发给工人,有点像现在
公司劳务派遣。20世纪20年代,上海青帮渗透进各大工厂,将包工制发展成更恶劣
包身制:从乡下买来童工送进工厂,工厂将每月工资全部给工头,工头只提供极差
食宿,但不给工人发工钱。——引自[美]艾米莉《姐妹们与陌生人:上海棉纱厂女工》
[7]据美国学者艾米莉在《姐妹们与陌生人:上海棉纱厂女工》研究,民国时
棉纱厂夜班女工,有不少人因长期熬夜和工作压力患上结核病。
[8]民国初年,心理学最早在些教会学校出现,并未成为学校
普及科目。“五四”前后,大批欧美留学生回国,心理学教育才逐渐普及。据《民国时期总书目》收录,1912年到1922年,国内出版心理学图书有54种。
[9]民国期间,有些小报记者,专盯着出坏事
工厂公司,事先写好负面报道,去找当事者,声称稿子已经要刊登,特来求证
下真伪。当事者不想闹大,就会商量能不能撤下,记者顺水推舟,说撤稿可以,但需要额外
制版费等。大部分人都不想惹麻烦,只好掏钱贿赂,息事宁人。
[10]棉纱厂每个车间都张贴有惩罚条例,工人除干活,不能交谈和乱动,上厕所
时候也有限制,若被发现在厕所梳头或趁机休息,都会被扣分。按条例惩罚工人,就是拿摩温做事
准则。
[11]民国初年,由于g,m失败幻灭,灵学救国
口号流行过
段时间,很多知识分子都由向往西方思想转回
传统宗教。悟善社是民国初年
秘密结社,又称“世界六圣宗教大同会”。创办者为四川人唐焕章,后来在上海、南京等地开
分社,到1920年代,北京分社刊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