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携带家眷出逃,离开安徽,来到江西,投奔大哥李瀚章。曾国藩得知李鸿章去向后,连写几封信给李瀚章,让李鸿章来湘军大营。在这样情况下,李鸿章来到曾国藩身边。可以说,这是李鸿章在万般无奈中走出最为幸运步。这样行为是他走上人生显赫道路开始。李鸿章在曾国藩身前左右观察和感悟到,可以说,恰如其分地采这位大儒“气”弥补自己软肋。李鸿章性格和气质得到根本性升华,为日后成就番事业,奠定基础。
1862年,李鸿章40虚岁,在这年中,李鸿章终于扬起他人生风帆,真正地起航。
1861年9月5日,曾国藩率领湘军收复军事重镇安庆,控制长江中游局势,对太平军形成顺江而下局面。与此同时,曾国藩九弟曾国荃部率重兵出击,打到离南京不远地方。从战略上说,湘军对太平军战略形势已经由防御、僵持转入战略进攻阶段。
太平军失势,与其说是败于湘军,不如说是败于自身内乱。由于太平天国本身宗教观支离破碎、知半解,有着浓郁迷信色彩,缺乏正确济世理想和组织理念,这样集团在经过短暂成功之后,很容易将重心转移到对内部利益和权力争夺上。攻下南京后不久,太平天国内部爆发著名“天京事变”,太平军产生内讧,韦昌辉刺杀杨秀清,石达开拉起大队人马离开天京,太平天国军事和政治力量大大削弱。在这样情况下,太平天国无奈放弃北上进攻目标,由战略进攻转向战略防御。安庆失守后,太平天国更是陷入恐慌,他们方面固守天京,另外方面把进攻方向转向富庶上海带。这样行为,很明显不是以取得政权为目,而是退而求次,准备与清廷各霸方。1860年,太平军二破江南大营,前锋直指上海。
在沪江南士绅、买办慌,他们紧急筹备“中外会防局”,希望西方列强出面干涉,同时选派曾是李文安、曾国藩“同年进士”钱宝琛之子钱鼎铭,携冯桂芬起草书信抵达安庆,泣请曾国藩发兵救援。曾国藩大为动容,连几天与李鸿章商量发兵之事。洞察力惊人李鸿章向曾国藩提议,应该派重兵深入到上海地区,从东面对南京形成包夹之势。
曾国藩听从李鸿章意见。最初,曾国藩是准备让九弟曾国荃领兵东援,但曾国荃以为攻克天京首功在即,不愿前往上海。曾国藩又考虑着起用湘军名将陈士杰,但陈士杰以母亲老迈力辞,不肯出山。经过反复考虑之后,也因为湘军招募兵士跟不上,曾国藩决定给李鸿章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