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成为别人眼中“好学生”,并不是有多聪明或者多努力,而是现行教育体系恰恰适用于。喜欢书本,喜欢学习,所以自然就能从中找到乐趣,找到好方法,然后取得点点成果。
觉得每个人都是不同,大脑构成、家庭环境、成长经历等造就每个人独特优势。比如个师妹,她其实是个植物学家好苗子。她对花花草草热爱完全不亚于对医学热爱,她在阳台上能种出各种奇异花草,她懂得它们对温度、湿度、阳光、空气偏好,还能举反三,延伸出好多自己得来学问。如果有套适合她教育上升路径,相信她定能成为个出色植物学家。
再比如个发小,他学习成绩很差,但从小酷爱户外活动。他上山捉蛇,能看出蛇爬行痕
“你长大想做什啊?”
“当科学家。”
“为什?”
“喜欢,想知道世界是怎来。”
想来,好像从没有对学习太过抗拒时候。小时候不懂学习意义,只是觉得不烦,也挺有意思,同时学习好还会获得老师表扬,所以成绩还可以。
到初中,数理化这些更为深奥知识让深深着迷,可能和从小对宇宙、生命感兴趣有关,当看到不同物质产生奇妙化学反应时,那种惊讶不亚于看场魔术表演。
那时最崇拜人就是科学家,比如爱因斯坦、牛顿、伽利略、爱迪生,认为他们不是发明什,而是发现世界规律,从而利用这些规律创造出新事物。就像爱迪生发明电灯,事实上电本身就存在,制造电灯那些物质也存在,只是爱迪生通过不断地学习和试验发现它们之间规律并加以利用,从而创造电灯。
觉得学习就是知识对人输入和输出,学就是输入,习就是输出。
学,不仅源于学校和老师,还有身边朋友、家人,以及书本、影像,甚至玩耍与旅行。万事万物皆可学,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从书本里学;“三人行必有师”是从他人身上学;“花世界,叶菩提”是从世间万物学。学,不是照本宣科地灌输,而是种在与书本、与他人、与万物接触中信息输入。
而习,是思考和实践——通过书本,们习得阅读和书写能力;通过他人,们习得沟通和协作能力;通过万事万物,们习得分析、逻辑和辩证能力——们将输入进来信息有效地吸收和转化成思考及行动能力。学习无处不在,它应该是种生活态度和习惯,而不是个只是在课堂上完成、在考试中证明、独立于生活之外功课。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