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所在工厂宿舍,由码头边仓库改建而成;另个则在母亲工作中学,由教室改建宿舍。虽然们不必担心被驱逐,但要是单位要们搬,们也必须搬。并不觉得,在仓库和教室改建而成家中居住们,不算是完整人。现在身边“炒房团”,尤其是从们这代开始“房奴”,过得也并不比们舒心。
有人可能会说,“房奴”总比无家可归者好。如果人人都成为“房奴”,没有人被驱逐,岂不是很好?事实可能没那简单。当作为基本生活资料家成为被占有资产,占有逻辑可能会不断强化和扩张,不断产生新排斥和驱逐。驱逐是占有前提。驱逐也是占有者维持、提升占有物价值手段。如果没有排斥和驱逐,就不会有额外市场价值。倒过来,驱逐又成为占有动力。们渴望占有,是因为们害怕被驱逐。历史上,对占有渴望和面临驱逐风险是成正比。“家天堂”意识比较盛行年代,比如维多利亚英国和现在美国,也是无家可归者数量剧增时期。在住房问题解决得比较好西欧,“家天堂”意识则相对薄弱。上世纪60和70年代,“人人有房住”公共政策在西欧取得长足发展;当地年轻人很少会动买房念头。
虽然中国没有像这本书里描述驱逐,但那些在城里买不起房、落不户、租不到合乎标准房子、孩子因为不够条件上不学,常常有被劝退清理可能。相反,被正式占有房产进步升值。这种情况刺激着更多人去占有,以防再被“扫地出门”。在美国,认为占有房产是天经地义、提倡“人人成为业主”意识形态,和大规模驱逐现象是紧密相联。《扫地出门》告诉们:2008年,联邦z.府花在直接租房补贴上金额不足402亿,但业主拿到税务优惠竟高达1710亿美元。这个数目相当于教育部、退伍军人事务部、国土安全部、司法部与农业部在当年预算总和。美国每年在业主津贴上投入,包括房贷利息扣抵与资本利得豁免,是全美租房券政策成本预估三倍。为什会这样?因为:“人人是业主”是美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占有者利益远远压过居住者利益。如果“人人有房住”成主流信条,那政策可能就会向居住者倾斜,驱逐可能不会那普遍。
占有者保护资产价值动机,也在促进驱逐。美国大量房客被扫地出门,原因不是房子不够。就密尔沃基而言,其人口在1960年是74万,现在却不到60万。驱逐数量增加与房源相对宽松是同时出现。为什空出来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