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便都毫不例外地以同样方式结束。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现实生活,这都是个无法逃遁事实——对于女性而言,成年意味着结婚嫁人,意味着故事结束。
婚姻在看来如同道隔墙。所喜欢那些女主人公在她们曾经那个世界里自由奔跑,即便不能随意地偏离主道,至少也可以路奔向前方,她们身上总有说不完故事。然而旦结婚,她们就从此与原来那个世界隔绝。常常就在她们完成学业,儿时梦想即将展翅当口,这些淘气而又可爱女孩突然间就被生活琐事包围,变得循规蹈矩,变得不那美好。
后来又从书中得知,莎士比亚喜剧多以结婚为结局,悲剧则以死亡为结局。莎翁赋予结婚和死亡同样叙事效果,恰好证实童年直觉——两者都有让故事结束作用。母亲是名教授莎学老师,她总是不无伤感地对说,莎翁笔下那些争强好胜、能说会道女主人公,包括《无事生非》中碧翠丝,在场轰轰烈烈婚礼后便没有台词。
那,难道所有有趣女主人公都要长大就结婚吗?很小时候就在思考这个问题。
而随着慢慢长大,逐渐发现女主人公最后没有结婚故事也不在少数。《柏油孩子》中吉丁·柴尔兹,她坚决无视传统性别预期和种族思想,但这使她遭到周围世界排斥;西奥多·德莱塞(TheodoreDreiser)笔下嘉莉妹妹以色牟利,最后却落得两手空空;《劝导》中安妮·埃利奥特,27岁仍旧待字闺中,险些就要过上那种经济上无依无靠、情感上没有着落漂泊生活,幸好温特沃思上校再次出现,她才不至于屈辱地当辈子老处女。海斯特·白兰(《红字》女主人公)、郝薇香小姐(《远大前程》中角色),以及伊迪丝·沃顿(EdithWharton)笔下那个令人讨厌莉莉·巴特(《欢乐之家》中角色),也都有相似经历。
这些都不是鼓舞人心故事,但它们都说明点,那就是,终身未婚女性,不管是出于自己选择,还是生活不经意安排,都注定要被贴上标签遭人唾弃,不然就是守着那件从未穿过婚礼服,服用过量镇静剂,惶惶不可终日。故事中这些人物虽然没有结婚,但是正如婚姻是对人束缚样,没有婚姻也同样束缚着她们。
这似乎证实波伏娃[2]关于现实生活中女性观点——想最后也将得出和她相同结论——她认为女性可以分为四类:“结婚、结过婚、打算结婚、因结不婚而痛苦”。
在即将成年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