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昭公二十五年动乱,就是上面说这四种公族成员——老贵族、新贵族、当朝公子、三桓支庶,对三桓族长致不满,最后引发战争,结果被三桓联合打个惨败,大群新老贵族和小公子簇拥着鲁昭公逃往齐国。
至于鲁昭公本人,史书记载他智商偏低,直是十来岁
边,这些后人也有怨气。有个比三桓早两辈臧孙氏,开始那两辈比较显赫,三桓垄断朝政后,还给臧孙家保留点份额,所以这个家族族长,世袭鲁国大司寇。此外还有很多家,没有臧孙家这种运气,怨气就很大。
第三,三桓家族创立后,各自人丁也在繁衍。历代嫡长子都是族长,代表本家族掌权,但代代支庶子弟,繁衍越来越多,他们想占封地、当官,机会很有限。例如孟孙家,阳虎这样支庶子弟,日子就不好过,自己家族里没发展机会,只能去给季氏打工。
第四,这些新老贵族、支庶以外,还有群人野心更大,就是当朝国君公子们。在他们看来,你们三桓家族不过始祖那辈是公子,现在传这多代,跟们血统早疏远。们是当朝国君儿子,相当于你们始祖,以后也要立家传世。你们把什都垄断,们、们后人怎办?
当时不光鲁国这样,别国家都是如此。
像郑国,到春秋后期,是由郑穆公七个儿子形成家族——“七穆”,世代垄断政权。
孔子老家宋国更热闹。开国以来,哪代国君都有批公子繁衍成公族,都按国君谥号称呼,像武族、穆族、戴族、庄族、桓族,分别是宋武公、穆公、戴公、庄公、桓公公子家族,经常打得塌糊涂。
别中原国家,没有鲁、郑、宋这整齐,也都是个位数几个寡头家庭垄断政权,他们往往是既有比较新,也有比较老公族。唯比较特殊是北方超级大国——晋国,他们有套奇怪国策,不许重用公族,到春秋后期世代掌权寡头,是几个和国君不同宗大贵族家庭。
光看中国历史,会觉得贵族政治注定短命,无解。可欧洲贵族社会,怎就能前前后后维持千多年?
其实他们是托夫妻制福。欧洲贵族再使劲儿繁衍,也没春秋贵族这多孩子。他们贵族没有儿子,女儿可以当继承人,儿女都无,就找别亲戚继承。看似人丁不兴旺,其实正好实现可持续发展。
当然,欧洲长子继承制度也比中国严格。长子继承父亲全部家当,其余出去当骑士,靠打仗挣家业,这样就没有“三桓”类问题。欧洲贵族只有个老婆,没有嫡不嫡区别,最多是私生子问题。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