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除这些同宗亲戚,还有些周人在西方盟友部族,也被分封到东方建立诸侯国。他们主要是姜姓,比如齐国、申国、许国等。在周人灭商以前,这些部族已经和周人互相联姻好多代,也参与周人灭商战争,是很可靠盟友。
上面是被周朝正式分封诸侯国。在这之外,东方还有很多原住民小国,他们原来服从商朝,周人灭商以后,他们就改成服从周朝。周朝就继续承认他们统治权,也让他们承担些诸侯义务。比如陈、南燕、杞、徐、莒、郐等,他们姓就很杂,有妫、姞、姒、芈、嬴、己、风、曹、妘等,这些“杂姓”大多是东方原住部族。周人般称这些小国国君为“子”或“男”,而不用公、侯、伯这类比较高端国君称呼。
还有个更特殊,子姓宋国,是旧商朝王族和百姓,他们供奉还是历代商王祖先。这是周人宽大地方,他们允许商王世系继续建国,繁衍下去,前提是不能再称王。
西周王室很有权威,因为王室直辖地盘很大,从关中直延伸到洛阳,超过任何个诸侯国。那时没有诸侯敢和王室作对。到东周,王室丢掉关中,势力大减,但周王精神领袖地位还在,仍是各诸侯国名义上至尊。有些强大诸侯,比如齐桓公、晋文公,就倡导“尊王攘夷”,联合诸侯打击那些公然不服从王室小国。所以春秋周王室,可以说是“有形式,没内容”,没人公然否定王室权威,但列国内部、列国之间事情,王室已经无力管理。新国际秩序应该是什,需要各诸侯国自己摸索。
从西周到春秋数百年里,周人那些最亲密诸侯国(包括姬姓和姜姓)慢慢发展壮大起来,把自己周边很多原住民小国给蚕食、吞并,这些亡国国君家族,都变成诸侯国里异姓贵族。
但另方面,也有些原住民国家强大起来,开始不服从周朝统治秩序,甚至梦想自己能取代周朝。比如南方楚国,它国君就称王,表示自己和周王是平等,比所有诸侯国君都高。再晚些,东南方吴国、越国也称王。这完全不符合周人政治秩序,所以中原国家官方史书,如鲁国《春秋》,直把楚国国君写成“楚子”。哪怕有时候鲁国投靠楚国,但表面上这套政治立场不敢丢,这是春秋中原国家“政治正确”。
1见《礼记·王制》。
2《礼记·曲礼上》。
3《左传·襄公三十年》:“公孙挥能知四国之为,而辨于其大夫之族姓、班位、贵贱、能否。”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