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波罗密经》印本。在大英博物馆看到过这部印本,长488厘米,宽30.5厘米,有“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王玠为二亲敬造普施”题记,扉页上雕刻人物、狮子、器物等图像,刻画精美,刀法圆熟,墨色浓厚匀称。中国古代就能刻图章,所以做雕版印刷很自然,这部印本证明唐代就有雕版印刷。
敦煌文书里保存不少文学作品,最被学者看好,不是传统诗歌总集《诗经》,也不是文学总集《文选》,而是失传已久通俗文学作品。古代向民众普及佛教教义,除采用经变画形象地描绘外,受盛行于佛教仪式歌呗影响,还产生种特殊文学—变文,就是把佛经内容转化为便于说唱通俗文词。比如有篇《大目犍连变文》,讲是佛陀弟子目犍连,他母亲因为不虔诚,死后就下地狱,目犍连通过虔诚修行,救出在地狱受苦母亲。敦煌藏经洞发现变文,包括讲唱佛经故事和世俗故事两类。这些变文内容既传播因果报应等佛教教义,又宣扬儒家忠君孝悌思想。敦煌藏经洞发现失传千年之久变文,这也是文学史上件大事。从敦煌藏经洞变文还有讲经文、词文、因缘、话本、诗话等通俗文学作品中,可以看出后来评话、小说、戏曲等中国俗文学渊源。
藏经洞发现意义重大,这里秘藏着几个世纪以来有关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军事、天文、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医药、科技以及中西文化交流等各个领域文献,其中大部分是印刷术使用之前手写珍品。这些文书书写时间不等,除汉文、藏文外,还有大量已不再使用古老文字。
可以说,藏经洞藏着部中国古代百科全书,是研究中国古代学术个浩瀚海洋,具有极高学术价值。然而藏经洞不幸在于,它发现正值中国最为动乱和萧条个历史时期,发现它人居然是个不识字也没什文化小人物,他根本不知道藏经洞对于中华文化意义,敦煌又远在大漠之中—所有这切造成藏经洞文献流失历史悲剧。
敦煌文书在运回北京过程中,又经历过次劫难。王道士把最好部分经卷藏匿在个桶里,目是日后可转卖给外国人。此外,因为负责押运差官监守自盗,经卷严重流失,几乎每到处就失窃部分,被人拿去求官、卖钱或是私藏。等到运回北京时,其中精华多已流失。
所以,陈寅恪曾说:“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3]
季羡林先生认为,敦煌和新疆地区,是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四大文化体系汇聚之地。因此,谁得到敦煌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