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有不同观点。
“避难说”是大家认为比较可靠种推测。种推论认为藏经洞封闭应该与重大政治变乱有关,而这个变乱最有可能是西夏占领瓜、沙、肃诸州期间。因西夏入侵敦煌时,当地人并不知道这个民族也信仰佛教,仓促之间将各寺写经都集中起来,收藏在窟之内,并将窟门封闭。藏经洞内确尚未发现任何有西夏文文书。
另推论是为避黑汉王朝东侵。北宋景德三年(1006),信奉伊斯兰教黑汉王朝举灭掉于阗佛教王国,这个消息让沙州地区佛教势力极感恐慌。在这种情况下,为避免灭佛事件发生,莫高窟些寺院将重要经卷、佛像、幡画等集中起来,统收藏在今天编号为第17窟洞窟中。
“废弃说”认为,有印刷术之后,产生印本佛经,以前写本佛经就废弃。可是书写佛经代表佛教三宝之佛法,是圣物,不能随便丢弃,必须集中保管,所以藏经洞应是专门存放各寺剔除下来经卷、文书、旧幡画、佛像地方。最后封闭洞口,并做必要伪饰。当事人去世之后,藏经事情可能就不为后人所知。当然这也只是种推测。
“供养说”认为,正如“废弃说”指出,藏经洞保存佛教文献从表面上看,大都是残破不全。但实质上,这属于在古代中国广大地区曾存在过“经像瘗埋”现象,就是在佛教三宝供养(特别是法宝供养、佛宝供养)思想指导下,佛教徒对于残破、过时佛教经典和造像予以有计划地、礼仪性地收集瘗埋,使之长久住持供养种特殊佛教仪轨制度和佛教历史文化现象。[1]
当然,藏经洞封闭原因是千古之谜,以上几种说法都是从不同角度展开合理推论,不能说就是最后结论。此问题还需要学者们继续进行深入探讨。
藏经洞特别之处,是有独无二新资料。很多读书人研究用书都是印刷,很难见到写本,藏经洞里面大多是失传写本,特别珍贵。二是资料“方面异常广泛,内容无限丰富”[2],是古代社会文化原始记录,反映古代社会多方面真实面貌,是名副其实文化宝藏。
藏经洞发现文献,为研究敦煌历史提供珍贵资料。藏经洞里最多就是宗教典籍和文献。其中佛教典籍和文献占九成,《法华经》就有五千件,可见佛经之多。这些佛经除与传世《大藏经》能对上以外,还有些佛教经典,比如说中国禅宗经典《六祖坛经》。除佛教经卷,还有中国道教经典《老子道德经》《老子化胡经》。《老子道德经》现在被翻译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