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休息来恢复精神外倾类型。
毫无疑问,陶渊明具有内倾特征,辛弃疾则是典型外倾者。在“感觉-直觉”维度上,辛弃疾高度倾向于感觉功能。感觉指对于事物细节客观认知,直觉指对于事物整体性把握。传说辛弃疾十几岁时就能借进京赶考机会观察山川形貌画成地图,后来更制成金国战略图。至于修建军营、庄园,皆可见其营造天赋,这是典型感觉功能优势。而钟嵘对陶渊明“文体省净,殆无长语。笃意真古,辞兴婉惬”这评语几乎就是对直觉功能描述;在“思维-情感”这个维度上,认为辛弃疾兼备二者,而陶渊明思维功能强于情感功能;在“判断-理解”这个维度上,判断关系着行动和决策,理解关系着领悟和适应,显然辛弃疾和陶渊明分属判断与理解两端。用MBTI理论做个粗略分类,陶渊明属于INTP(内倾直觉思维理解型),而辛弃疾介于ESTJ(外倾感觉思维判断型)和ESFJ(外倾感觉情感判断型)之间。前者产生思想者,后者产生实干家。读辛弃疾隐居带湖后作品,总觉得他其实没有办法纯然在内在世界中重新经历陶渊明走过那些心理历程,而必须在外在世界里将其制造出来,才能对其有清晰感知并加以处理。所以,他有时是将军,有时是法官,有时是财务总管,有时是建筑师。
回到“思亲友”这个主题。在陶渊明《停云》中,亲友阻隔,东窗独坐,但樽新酒在手,却如挚友相对,情感源源流出、往来无阻。在辛弃疾“停云”诸作中,虽然啼猿惊鹤喧哗片,山翁林叟尽来相语,但依旧不免高呼“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69]陶渊明写孤独而有充实之趣,辛弃疾写热闹却有孤独之感,也许这才是辛弃疾“读渊明诗不能去手”原因。
最后,们看首奇怪词。
声声慢·櫽栝渊明停云诗[70]
停云霭霭,八表同昏,尽日时雨濛濛。搔首良朋,门前平陆成江。春醪湛湛独抚,恨弥襟、闲饮东窗。空延伫,恨舟车南北,欲往何从。叹息东园佳树,列初荣枝叶,再竞春风。日月于征,安得促席从容。翩翻何处飞鸟,息庭柯、好语和同。当年事,问几人、亲友似翁。
“櫽栝体”,就是裁剪前人诗歌入词,这首《声声慢》看起来好似把《停云》拆开重新组装过,但细读之下,感受全然不同。陶渊明具有种把所有主题都写成哲学主题能力,那是因为他对细节忽略,整体化、概念化思维方式,以及超越性意义取向。辛弃疾则更善于表达历史性主题,这来源于他现实感和细节感。那,这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