瑟夫是个旅行爱好者,他带着妻子和孩子们到处旅游,横穿南美洲、美国和欧洲大陆。他们曾像吉卜赛人样(只不过衣着更考究罢)到处流浪长达十年之久。直到倭讷、他三位姐妹和位兄长都到学龄,他们才终于回英格兰定居,倭讷在那里汤布里奇中学就读,那是所令人肃然起敬公学。但好学倭讷不太喜欢这所学校,因为它更注重体育而非智育,旨在培养斯巴达勇士而非学者。总之,这是帝国建设者或扩张主义者摇篮。
约瑟夫于1878年去世,享年64岁,这意味着倭讷结束学业后就得找份工作。他通过外交部录取考试,成为远东军校学员,被派至北平做为时两年见习翻译,好使他中文达标。
1880年代晚期北京和1937年北平截然不同。当时这座城市正慢慢从众多灾难(其中之就是太平天国运动)中恢复元气。太平军意欲推翻清z.府,在中国建立神权政体。他们领袖洪秀全据说有神明护体,自称耶稣基督同父异母弟弟,给自己施涂油礼,并自立为太平天国统治者——天王。再没有比这更不切实际政权名字。洪秀全起义发起于1850年,终于1864年,持续十五年,葬送千五百万中国人生命。鸦片战争于1860年结束,北京被洗劫空。1870年代末,中国北方还,bao发大规模旱灾和饥荒。
倭讷第次到北京时,这里还没有太多外侨。他们彼此抱团,欧洲人数量比上海或天津少得多。北京欧洲人实际上只有外交官、由外国人运作中国海关中员工以及传教士。哪位外国人如果走到使馆区外,就会引起群众围观,围观者还会发出“洋鬼子”惊叫。使馆区面积也比现在小得多,直到义和团运动后它才逐步扩张。这里有祁罗弗洋行和瑞士人经营北京饭店,但仅此而已。遥远而陌生北京是个“艰苦驻地”,但倭讷马上就感到,面前这个国度值得他奉献终生。
他尽情地观赏北京景色,嗅着北京气息。在城门和内城周围,人群熙来攘往,车如流水马如龙;外城则比较杂乱,但仍然热闹非凡。他喜欢街头小贩,喜欢卖陌生食物小摊,从干果、冰碗到烤红薯和糯米藕,所有东西他都喜欢。周期性沙尘,bao使人睁不开眼,让他深受其害;下雨时积水、盛夏里高温和冬天刺骨寒风使他苦不堪言。
两年译员实习期满后,倭讷开始在不同岗位上任职,坚定地沿着外交界等级阶梯向上攀登。他在北平公使馆里大法官法庭工作段时间,随后在广州待年,在天津待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