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业高出36%,比钢铁业高出45%,虽然男性主导钢铁业象征德国经济奇迹,往往支配们历史想象。德国没有哪个工业在关键原材料上如此依赖其他国家,所有原棉都来自国外,它是德国耗费最多进口货物。1902年德国进口整整10亿磅棉花。棉产品制造商卡尔·祖普夫(KarlE.Supf)说:“棉花大王已经成为最强大统治者,他已经深深地影响社会状况,甚至完全重新安排社会状况。”31
考虑到德国棉花产业规模,德国棉花工业家表示希望获得充足、定期和廉价原棉供应,这是可以理解。从德国机械化棉花工业开始,供应就主要来自美国。然而,19世纪60年代棉花短缺已经在棉花工业家和政治家脑海中刻下依赖美国生产原棉过于危险印象。印度和埃及棉花在危机期间确实供给部分德国市场,但到19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美国再次向德国工业供应50%至90%棉花,具体比例根据具体年份而有所不同。32这种压倒性市场支配地位令棉花利益群体担忧。到19世纪末,随着德国棉花进口商意识到日本、美国南部和墨西哥等地正在出现新、有竞争力、成本低廉制造商,这些担忧变得更加尖锐。
在19世纪80年代德国建立个殖民帝国之前,德国制造商和政治家几乎无法改变这种状况。然而,旦德国在非洲和南太平洋获得殖民地,就出现解决“棉花问题”新方法。世纪之交,当棉花工业家谈到全球“种植棉花之争”(Baumwollkulturkampf)时,人们对非洲棉花兴趣达到狂热程度。出于这种关切,1896年这些制造商成立殖民经济委员会(Kolonial-WirtschaftlichesKomitee),这是个致力于利用殖民地为本国工业提供原料组织。超过400名德国棉花工业家为其运作提供资金。33
四个因素激发棉花工业家对德国殖民地原棉生产兴趣。他们对19世纪末棉花价格上涨深感忧虑,1898年至1904年棉花价格上涨倍多。德国工业家认为,美国和印度这两个主要产棉国家越来越多地自己消费棉花是棉花价格增长根本原因,他们认为这种增长是永久性。引人注目是,在美国内战前,美国自己工厂里只使用20%国产棉花,但到19世纪70年代,这比例已经上升到33%左右,1900年后又上升到近50%。此外,与许多美国工业家和土地所有者样,德国制造商担心美国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