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田苗床。1859年,三角洲地区6万名奴隶产出惊人6600万磅棉花,这是18世纪90年代初圣多明各在其生产高峰期时出口到法国棉花数量近10倍。28
为使三角洲地区成为工业世界最重要商品主要产地——可以把这里理解为19世纪初沙特阿拉伯——必须要从原住民那里获得土地,而劳动力、资本、知识和国家力量必须要统统动员起来。1820年至1832年间,系列由小规模冲突和武装冲突支持条约将大部分土地从原住民乔克托人那里转移到白人定居者手中。满怀希望棉花种植者使用货车、木筏和平板船从南部其他地方带来奴隶,清理那片“丛林般”植被,然后锄地,播种,修剪幼苗,最后收获棉花。关于三角洲是“世界上最适宜种植棉花地区”消息传遍整个南方,那些能够获得充足资本(主要是以劳动力形式)和有着专业知识种植者开始进入这个地区。他们建造种植园成繁荣产业:到1840年,在三角洲中心华盛顿县,奴隶和白人居民比例超过十比。到1850年,全县每个白人家庭平均拥有80多名奴隶。三角洲地区最大种植者斯蒂芬·邓肯(StephenDuncan)拥有1036名奴隶,到19世纪50年代末,他财产估值达130万美元。三角洲地区种植园并非典型棉花农场,而是高度资本化产业,事实上也是北美最大产业之,所需要投资几乎超出所有北方工业家能力。从三角洲地区豪华典雅豪宅前廊来看,财富似乎是从土地中流出,这是个奇异炼金术结果,这个炼金术结合无主土地、奴隶劳动以及——们将会看到——源源不息欧洲资本。29
种植者对全球棉花市场支配日益增长,实际上又反过来有助于其自身成长。随着棉花种植在美国南部扩张,英国和欧洲大陆消费者越来越依赖这种供应,美国南部与欧洲之间机制化联系加深。欧洲进口商人向查尔斯顿、孟菲斯和新奥尔良派出各自商业代表,他们还定期与大西洋彼岸商业伙伴通信。这些商人建立密集航运网络,并将棉花贸易与他们其他业务结合起来。从事棉花交易人们经常穿越北大西洋,建立紧密商业联系、友谊甚至婚姻关系。反过来,这种网络使跨大西洋贸易更安全,更可预测,从而降低成本,使美国与其潜在竞争者(如印度或巴西)相比具有另个决定性优势。
所有这些网络核心是,棉花从美国流向欧洲,而资本流向相反方向。这种资本往往是通过抵押奴隶担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