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颖:觉得这点你和别人有点不太样。读西方作品当然很晚,八十年代中期上大学,那个时候呢就自己订份《外国文艺》,订份《世界文学》,订很长时间。后来知道,那个时候作家,你们这个年龄作家,很多人都在看这两个杂志,能够从他们作品里面看到非常清楚影子。不是个别作家,比较普遍。但你好像不是。
王安忆:就觉得二十世纪作家或者说现代派作家,他告诉人们都是方法,就像教科书样。余华曾经写过篇非常短小文章,在个外国文学期刊上,他就讲到卡夫卡和托尔斯泰,他说托尔斯泰好像是个银行,也就是说他可以是取之不尽,可以再生,不断不断地在繁生,而卡夫卡就只是笔贷款。他说得很好,很同意他看法。觉得二十世纪东西大多就是方法,教给你很多方法,古典作家他给你是教养,是整个教养,所以现在很怕别人分析作品,拿出十八般武艺来解构,好作品不能分析,真就是不能分析些东西。其实读书就是教养培养,教养还是得从小培养起,你大以后水都泼不进。现在这代作家吧,真还是比较缺教养,这也是有时候后劲不足个
北京些人,他们在“w.g”当中,有人说读到过些现代主义东西。
王安忆:是后来吧,可能是八十年代时候。“w.g”当中怎可能有,怎会看到?
张新颖:原来有些叫白皮书、黄皮书出版物。
王安忆:白皮书也看到过,像《解冻》也有。可能阅读范围还是小。不晓得他们怎会看到,他们可能混淆,觉得八十年代很容易就被混淆到“文化大g,m”当中去,肯定就是八十年代,这个书还是有定限制,没有翻译你肯定看不到。
张新颖:翻译是有些翻译,但是它流传范围是很小。
王安忆:那可能就是高干子弟。当时西方二十世纪作品要能看到也就是苏俄,《多雪冬天》什,还能有哪里?
张新颖:你看像多多写首诗,是七几年写,就说到茨维塔耶娃,那时候可以看到茨维塔耶娃。
王安忆:哦,她不是苏俄,苏俄东西好像能看到,包括阿.·.托尔斯泰东西也能看到。但欧美几乎看不到,美国东西比较少。
张新颖:那后来,到“w.g”结束以后,八十年代,你对二十世纪作品阅读得多吗?
王安忆:不多,好像在那个少年时代形成个阅读基础,像个堡垒样,对后来东西有点排斥,好像有种抵抗力,挺奇怪。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