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乱导火索是名太学生上书。这名太学生叫陈东,当初也是他不断地上书要求惩治“六贼”,导致宋徽宗亲近大臣下台。陈东做法很有宋朝士大夫特点,由于宋朝皇帝不杀谏官,于是士人们对多大官都没有敬畏之心,该骂就骂。从政治谱系上说,他们属于实务经验不足年轻左派,在当权者看来,是找麻烦,但在某些关键时刻,他们理想主
带上割让三镇诏书和地图。这些诏书曾经被李纲扣押,但由于李纲已经离职,没有人能阻止这些诏书发出。[22]当初李纲扣留它们,是希望等勤王大军到来后,逼迫金人同意不要交割三镇。现在勤王大军已经到达,但割让诏书和地图不仅无法扣下,反而更加轻易地送出去。
到这时,意味着金军所有目标都已达成。他们需要三镇,现在已经拿到割地诏书和地图;他们需要大量赔偿,汴京城已经被搜刮空,不可能获得更多财物。现在唯需要就是安全地撤离。
宋钦宗不知道是,他直害怕强大金军,但金军却对宋军勤王部队感到忌惮。如果继续驻扎下去,即便双方再有诚意和谈,宋金军队之间早晚还是会有冲突。只要金军失败次,就可能再无翻身之地。姚平仲劫营是给金军提个醒,让他们意识到该离开。
但问题是,即便要离开,也必须防范宋军袭击。事实证明,康王和张邦昌并不足以让宋军放弃抵抗,需要有更大抵押品,才能让宋军不敢行动。
在二月初五回书中,金军元帅要求宋军更换抵押品。把康王和张邦昌领回,换成皇帝亲叔叔越王,并在太宰李邦彦和枢密吴敏中选人来抵押。李邦彦是最高文官,吴敏是最高武官,以前抵押张邦昌只是少宰,显然级别还不够。[23]金人认为,以越王和最高级别*员作保,金军可以安然渡河回军,不至于被掩杀。
李邦彦是最大主和派,如果他能被抵押出去,也算是得偿所愿。但就在斡离不写文书时,李邦彦还是宰相,当文书送达宋廷时,李邦彦已经不是宰相。
群体事件
北宋朝廷本来已经焦头烂额,二月初五,汴京城内又发动场底层士大夫和民众动乱,让宋钦宗更加手足无措。
这场动乱原因是李纲被罢职。虽然种师道可能没有被罢职,但当时都城内传言大都指种师道和李纲块儿被罢免,主战派已经全部下台。
就在几天前,人们还盼着皇家军队打胜仗,但突然之间就变成这样局面。加上之前皇帝对民间搜刮金银做法已经引起民愤,而劝说皇帝停止搜刮恰巧是李纲,这给他积累足够口碑。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