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19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西多罗夫多次赞助挪威和英国探险家在巴伦支海和喀拉海进行航行探索,1869年,首次有船只载着他些石墨沿叶尼塞河而下,驶入喀拉海,通过喀拉海峡和巴伦支海,绕过斯堪纳维亚半岛北部,再回到首都,他慷慨地向这艘船船长提供1.4万卢布。后来,在1875—1876年,西多罗夫亲自组织次从叶尼塞河到圣彼得堡航行探索。商业航行成功开辟使他能够更轻松地将他石墨出口到欧洲(跨西伯利亚铁路仍是遥远未来,而西伯利亚道路像以往般恶劣),但是他还有着更大野心:在东西伯利亚开放新贸易路线,从而推动东西伯利亚经济活动。这不是第次对危险航程探索。船只现在已经成功地从喀拉海航行到叶尼塞河和鄂毕河,但还没有船只成功完成从东西伯利亚到俄国欧洲部分旅程。17二者间差异很大。从俄国欧洲部分进入西伯利亚是个探索问题;从东西伯利亚返回首都航行意味着无限商业机会。在西伯利亚,开创性活动是种具有爱国意义努力。
1876年,西多罗夫下令在叶尼塞斯克建造艘25米长远洋快速帆船——“北方之光”号,由叶尼塞河上唯家能建造这种船造船厂负责建造。西多罗夫让波罗海德意志人达维德·施瓦嫩贝格带领这艘载着石墨船驶出叶尼塞河河口,返回圣彼得堡。施瓦嫩贝格在当年6月和芬兰大副古斯塔夫·努梅林抵达叶尼塞斯克,他立即发现无法找到任何水手,所以不得不从没有任何航行经验当地工人当中选出船员。9月6日,这艘船终于驶出叶尼塞河,进入喀拉海,但很快遇到足以扯破船帆、迫使船只返回叶尼塞河冰霜和风,bao。施瓦嫩贝格决定把这艘船留在叶尼塞河河口过冬,因为没有在当地找到修理船帆、重新装备“北方之光”号材料,他决定返回圣彼得堡。他留下努梅林和其他3名船员——切斯诺科夫、塔布林和科罗特科夫——在这个冬季养护这艘船,准备在来年夏天再次尝试航行。施瓦嫩贝格安排离他们最近定居点(在150千米外)为他们供应补给,但是补给直没有送来,因此在6个多月时间里,努梅林和他同伴们都被迫自谋生计。
施瓦嫩贝格在第二年春天派出支救援队,但是当救援人员于1877年4月29日最终抵达那艘船那里时,却看到令人怜悯场面:科罗特科夫和塔布林死于坏血病;切斯诺科夫被狼吞食;努梅林曾在照顾生病同伴同时,在船上4只西伯利亚狗协助下成功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