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出让她烦心到底是什。她总是顾左右而言他。
她们还住在梅耶斯维尔,米拉曾和莉莉谈起她童年。那是很残酷。你不得不因痛苦童年付出代价。那些经济理论都建立在错误基础上。在生活中,你因痛苦而付出代价,因快乐而获得报偿。莉莉父亲是个疯子。他是个操意大利口音瘦小而亲切人。从表面看,他是个好男人。他撑起他家庭,不喝酒,也不做坏事。他和莉莉母亲婚姻是由家里包办。当时莉莉母亲才十六岁。她不想结婚,也不喜欢这个男人,就离家出走。可是,俗话说得没错,离开家,女人什也做不。她在外面很害怕,也没法照顾自己,于是她决定回家,还提前给家里发电报,告诉他们她车次。家里人在中央车站接她,她未婚夫也起去。就在车站中央,当着她家人面,他将她,bao打顿,她只眼睛肿,鼻子也血流不止。个月后,她嫁给他。女人还能需要什?[15]那是个西西里旧式家庭。
结婚之后,他对妻子照打不误。孩子们出生后,他那无名怒火又找到新发泄对象。他做砖瓦匠养活他们,他们从没饿过肚子,只是常常鼻青脸肿。他用多年积蓄在布朗克斯区买座三层小楼,并把顶楼租出去。至于他如何残忍,以及莉莉童年如何痛苦,就不赘述。这就够。
高中毕业后,莉莉想到艺术家画室工作。她直想当名画家,尽管她也不太清楚画家是做什。家里人认定这样目标证明她叛逆和自私。每当父亲气哼哼地进来寻找发泄对象时,母亲总会喊道:“打孩子们!别打!”母亲给她找份在服装厂上班工作。这样来,她每周能赚二十五美元,交给家里二十美元。可就算她开始工作,父亲还是会打她。
有次晚上挨打后,第二天早上,莉莉看着镜子里自己:脸是肿,肩膀上还有伤痕。她壮着胆子对母亲说:“妈,十八岁,可以给家里赚钱,不再是个孩子。他什时候才能不打?”
对于她母亲来说,这番话定很可笑,因为她自己都还带着伤呢。但她还是对莉莉桀骜不驯大为不满,冲她嚷道:“只要你还住在这家里,你就得挨打!”
莉莉暗自决定,她要逃离这个家。
她把每分钱都节约起来。除从午餐费里省钱,她周六晚上也不和姐妹们起去看电影,那可是她唯乐趣,可她并不觉得这是种牺牲,为实现她目标,别切她都可以不在乎。她工资涨点儿,她并没跟家里说。几个月后,她存下小笔钱。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