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光字片某些人家样,周家也养两只母鸡。那年月,普通人家年到头吃不着什有营养东西,猪肉还是每人每月半斤。即使人口多,多到六七口,那也不过每月三斤多肉。家家户户都舍不得凭肉票买瘦肉吃上顿解解馋,那未免太奢侈,也太任性。当然,家家户户是指般百姓。老百姓更愿买肥肉,越肥越好。听说哪家商店在卖特肥肉,关系好邻里之间是要相互告知,哪家没被告知,那家人会生气。肥肉可以炼成大油,大油吃得长久,也比用豆油炒菜香。何况每月每人才半斤豆油,三四口人家庭,每月不过斤半到二斤油,根本不够,连烙油饼都需要下决心。除肉,对于百姓而言,就数豆腐有营养。但豆腐也凭票,每月每人十块。人口少人家,往往只舍得次买两块。如果冬天买冻豆腐,有时候张票可买三四块。
这种情况之下,养鸡成家家户户自己解决营养问题良策。特别是有老人、孩子和病人人家,更希望能在家里养只鸡。养鸡要有居住条件,味儿大,总不能养在睡觉屋里,只能养在厨房。厨房但凡可以隔出小小处地方来,便会马马虎虎做个鸡笼放那儿,起码养只母鸡。首先不是为吃鸡肉,而是为能吃上鸡蛋。鸡蛋是平时难以见到稀罕东西,有几年春节前凭票供应过。即使供应,最多也不过每人半斤。半斤——这是当年所谓副食供应中好东西或较好东西常态数,票上印着“副食券”。与户口本粮本几乎同等重要小本叫“副食本”,若丢失补发过程很麻烦,需有证明材料,还需层层审批。顾名思义,“副食”就是非主要食品。当年,家家户户大人孩子,身体不但对粮食需要格外强烈,对副食需要也经常表现得特别迫切。
在小鸡集体出壳春季,城市已不许郊区农民担着两扁筐小鸡进城来卖,百姓人家便派出会骑自行车成员,到十几里几十里外郊区去买。有些人家派出是儿子,有些人家相当重视,父亲们亲自出马。小鸡能顺利养大比例普遍不高,三四只里养大只母鸡便已不错。
两年前,在母亲多次支使之下,周秉昆买回七八只小鸡。入冬前,活下两只母鸡。来年春季,两只母鸡都下蛋。此后,周家只篮子里,每三天就多两个蛋。偶尔,两只母鸡某日各下蛋,母亲便会高兴地说些它们听不懂表扬话,抓把粮食直接喂它们。秉昆记得很清楚,第次从鸡窝里取出个蛋时,母亲乐得合不拢嘴。从此,两只母鸡也成周家两口劳苦功高成员,母亲对它们每天生存状态观察得可上心。它们笼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