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是作学术交流人,必须先站稳台湾文学立足点。自九八五年柏林经
验之后,得以从美国以外大框架欧洲,思索台湾文学已有格局和未来发展。令震撼至深是九八六年在德国汉堡举行笔会年会上,西德著名作家葛拉斯(GUnterGraSS)对支持俄共威权东德作家,咆哮责问:“文学良心何在?”
九九二年在巴塞隆那笔会年会,几乎是该城向西班牙争取独立个论坛,们收到文件半是使用该城加泰隆尼亚语,以示他们古老语文存在意义。而最强烈启发则是九九四年,在捷克布拉格笔会年会,主题是“国家、种族、宗教、社会容忍与文学”,由捷克作家总统哈维尔主持,其中有场座谈会题目是“小语言与伟大文学,小语言写作者难题”。另场是“们自知几许?”第次看到语言有大小之分,第次听到苏俄解体后,五十多位作家各自回到独立国家,不用俄语陈述,而是重用小语言母语创作,陷入另种困境。
曾根据他们话写篇《声音只有寒风听见》,文中并未明言忧虑,世界汉学界已将注意转移至中国大陆,台湾重要作家多已停笔,本土化声浪日益高涨,当年大家用中文写作热情不再,会不会有天,们也面临小语言、小文学处境?从此,对台湾文学关怀,就不再只是单纯地鼓励与评介,而是它在末来发展和定位。九九二年正式接任中华民国笔会英文季刊总编辑工作,将近十年,得以深耕台湾土她文学创作,对这个大问题有切身领悟。
这本英文季刊自九七二年创办以来,直是个实质顾问。主编选集后,对台湾文学发展,以不遗漏阅读,保持真正解。因为“台大哲学系事件”(九七三年)而离开赵天仪被教育部安排到国立编译馆任人文组编审。以及接办《现代文学》柯庆明,都助深入认识本土作家。当时台湾诗社如雨后春笋,直是订户读者,日后主编笔会英文季刊选稿来源仍是维持公平态度,尤其没有“政治正确”立场。
在自由世界,文学作者原不必有“会”,写作是个单打独斗行业,文坛原本无“坛”,只是有时文人相聚也有可谈之事。九二年由英国和些欧洲作家在伦敦成立国际笔会(TheInternationalPEN),PEN是Poet,Essayist,Novclist缩写。
九二四年,中华民国笔会成立于上海加入总会,发起人有林语堂、胡适、徐志摩等人,第任会长是蔡元培,开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