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定居,梁实秋由《雅舍小品》建立宗师地位,当时是台湾文坛常见人物。选录他们作品不只因为盛名,而是因为他们真正活在们中间。那代文采,从林语堂、梁实秋、琦君,到中生代杨牧、晓风等,到最年轻黑野,文字洗炼精致,内容贴切生活与思想。也许因为是第套有规模英译选集,出版之后,华盛顿大学出版社转来十六篇评论文章,几乎全是肯定赞誉。最令们欣慰是A.R.Crouch书评(ChinaNotes,Summer,1976),其中有段说:“译文是流畅好英文。所选作者都在台湾中华民国,或许有人认为这是局限地缺点(limitatiOn),但这些作者并没有受到z.府压力而写作宣传文章,这是他们长处。除两、三首诗以九二国民g,m和越战为题材外,选集中很少有表达政治意识之作,与当前中国大陆文学中单调宣传形成显著对比,是种令人愉悦解脱(aWelcomerelief)。”对于们这些非母语英译者而言,这篇评论让们格外喜悦(Special,delight)!
在那个没有计算机时代,幸有位得力可靠助手庄婉玲秘书。当决定到编译馆时,在中兴大学外文系第班毕业生中,选她,因为她写字端丽,性情温婉,为人稳重和悦。她以资聘秘书职帮助与馆中同事建立良好工作关系,在工作上、精神上都倚重她甚深。那时报上连载漫画《安全杆是什?》有天登出则:“安全杆就是说什,你听什。”拿给她看,两人相视而笑。在险恶环境中,她是很大安慰。选集完成后,她结婚随夫赴美定居。直到两年后自己也离职,她走后无法补上空座,令怀念师生共同工作日子。
编译这套选集第年,真是在国立编译馆五年中最幸福时光…人文社会组例行工作,在王馆长指导和支持下,已可以稳定应付。思绪心神可以全力运用在选集中大大小小考虑,尤其快乐是可以与作者、译者、编者进行直接、同行对话。作品内容风格,文字精密推敲,全书布局呼应,都经过五人小组深思熟虑,使自己对文学作品评估与取舍也到达应有思考高度。三十年后自己重读当年心血灌注英译选集,觉得尚可无憾。当年若未“流放”到此,在校园教书或许不能实践多年风愿吧!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