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酣耳热之际,58岁杨显惠感慨,好文章其实是老天爷给你安排好,它们和你个人命运息息相关。
1965年,杨显惠离开兰州,奔赴千里之外甘肃省生产建设兵团农建十师,上山下乡。这年,他刚刚高中毕业,只有19岁,年轻心中揣着是个作家梦。
他被分配到十师第六团四连小宛农场,和来自五湖四海兵团战友们全天候地开荒修渠、引水灌溉。河西走廊雄浑苍凉戈壁风光、战天斗地时代召唤使得年轻杨显惠激情满怀,但是,次不经意闲谈让他发现生活严酷面。
小宛农场除很多和他样青年学生之外,还有些从别处转移过来右派。他们在解除劳动教养之后,不准回家,安置在农场里继续劳动。就是和他们闲谈中,杨显惠听到夹边沟这三个字。
在1960年代,这样闲谈首先是神秘而私下,只能是三言两语,杨显惠知道只能是梗概:
夹边沟,甘肃酒泉境内巴丹吉林沙漠边缘个昔日劳改农场,多年来,默默无闻,不为人知。
但是,40年前这里发生场人间惨剧,使它注定不能被历史、更不能被世人所遗忘。
1957年10月至1960年底,这里关押甘肃省近三千名右派。在天寒地冻沙漠中,他们与世隔绝,终日劳作,并且经历罕见大饥荒,几乎吃尽荒漠上能吃和不能吃所有东西,最后被活活饿死三年时间里,饿死右派数以千记。
这是段听来让人惊骇、让人撕心裂肺历史。由于可以想见原因,它就像荒漠中具尸骨,被丢弃,被掩盖,直掩盖40年。
2000年,位作家连续发表20多篇纪实作品,举揭开真相。
就在五年前,也是在酒泉境内,有个劳改农场,名叫夹边沟,三千名右派,大面积地死亡,死到最后只剩下几百人,死得很惨
下子,杨显惠牢牢记住夹边沟。
40多年后,他在《告别夹边沟》后记中写道,右派们叙述在心中造成震撼历久不息。
但是,1965年正值w.g前夕,他不可能也无法求其详细。
他就是天津作家杨显惠。
杨显惠其人
杨显惠操着口甘肃口音普通话,他显然还保留着西北人古道热肠,虽然已经在天津东部滨海小城塘沽生活近二十年。
6月10日,得知记者要离开塘沽,他从家里急急忙忙提两瓶甘肃产白酒,硬要记者带上。
和记者在起时,杨显惠很在意每天中饭和晚饭,首先定要由他做东,其次定要喝上两杯,再聊上大半天,聊当然是都是夹边沟。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