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由让-克劳德、曼努埃尔和莫里尼组成,另派由施瓦茨、博希迈尔和波尔组成),而且还因为在这期上发表丽兹·诺顿篇文章;让-克劳德认为这篇文章精彩之极,曼努埃尔认为说理充分,莫里尼认为非常有趣;此外,在三人并未要求情况下,她坚决支持三人学术观点,多次引用三人文章,表明她非常熟悉三人在专业杂志或者出版社出版文章和专著。
让-克劳德本想给她写信,但是最终也没写。曼努埃尔打电话给让-克劳德,问他与她联系有无不妥。二人拿不定主意,决定问莫里尼。莫里尼什也不说。关于丽兹,三人仅仅知道她在伦敦所大学开授德国文学课。不像三人,她不是教授。
在德国不来梅举行德国文学大会,开得激动人心。出乎德国研究阿琴波尔迪学者意料,让-克劳德在曼努埃尔和莫里尼支持下,像拿破仑在德国耶拿样,突然发起进攻,很快在不来梅咖啡馆和酒馆里把施瓦茨、博希迈尔和波尔打得丢盔卸甲、旗帜倒地。参加会议这三位年轻德国教授,起初有些茫然不知所措,尽管对问题有保留,还是决定支持让-克劳德和他朋友。听众中绝大部分人是从哥廷根坐火车或者乘家庭旅行车来旅游大学生,他们也支持让-克劳德热情和碑文式阐释,无条件地热情赞成让-克劳德和曼努埃尔为之辩护这种看法:对最后狂欢节(或者倒数第个狂欢节)诠释应该从古希腊酒神节、欢乐角度出发。两天后,施瓦茨和他亲信开始反击。他们把阿琴波尔迪形象与海因里希·伯尔[9]形象对立起来。他们说到责任。他们把阿琴波尔迪形象与乌韦·约翰逊[10]形象对立起来。他们说到苦难。把阿琴波尔迪形象与君特·格拉斯[11]形象对立起来。他们谈到公民承诺。博希迈尔甚至把阿琴波尔迪形象与弗里德里希·迪伦马特[12]对立起来。他还说到幽默。这让莫里尼觉得此人真是“无耻之尤”。于是,神助般地丽兹·诺顿登场。她像德赛[13],又像拉纳[14]样,个说着口地道德语金发女战士挫败对方反攻;她说话飞快,论述格里默斯豪森[15],格吕菲乌斯[16]等等作家,甚至谈到特奥菲拉斯图斯·彭巴斯图斯·冯·霍尔海姆[17],也就是人们所熟知帕拉塞尔苏斯医生。
当天夜里,四人在起共进晚餐,地点在河边家又窄又长酒馆里,街道两侧是商业行会旧楼,其中有些建筑像是纳粹统治时期丢弃办公大楼。四人踩着湿漉漉台阶走进酒馆。
丽兹·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