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你究竟怎想呢?"他沉默好阵子:"知道有所谓良质存在,但是旦你想要去界定它,情况就会变得很混乱,因而无法做到这点。"大家都十分同意。
"为什会有这种现象,不知道。
想或许能够从你们报告中得到点概念,真不知道。"这次轮到同学们沉默。
在当天接下来其他课堂上,也出现同样情况。但是每班都多少有些学生会自动地做出些善意回应。
过几天,他自己想出个定义,于是把它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抄下来,定义是这样:"良质是种思想和陈述特质,们不能经由思考方式解它,因为要给它定义是种僵硬而正式思考过程,良质是无法被界定。"这个定义其实就是拒绝给它定义,并没有引起学生评论,因为这些学生没有受过正式训练,不知道他写下来句子其实是完全不合理。如果你不能为某件事下定义,你就没有办法用理性方法研究它存在。于是你也无法告诉别人它究竟是什。因而事实上在无法界定和愚蠢之间就没有差别。当说无法界定良质,其实就是说,在研究良质这件事上很愚蠢。
幸而学生们不知道这点,如果当时他们对这点有意见,他很可能就无法回答他们。然而在黑板上定义下面,他又写着:"但是即使良质无法界定,你仍然知道它是什。"这个时候又引起学生阵骚动。
"哦!们不知道。""你们知道。""哦!们不知道。""你们知道!"他已经准备些资料要拿给他们看。
于是他选出学生两篇文章做例子。第篇写得十分凌乱,有些很有趣想法,然而却无法构成完整文章。
第二篇写得非常好,但是他刻意隐瞒自己为什写得这好。斐德洛把两篇都读给大家听,然后要大家举手表决,谁认为第篇比较好,有两个人举手;他又问有多少人认为第二篇比较好,有二十八位同学举手。
他说:"你们有二十八位同学举手认为第二篇比较好,这种价值判断就是所谓良质。所以你们知道良质是什。"大家沉默许久,在重新思考他话。为更进步地强调他看法,他在班上读四名学生报告,然后要每位学生按着他们标准把优劣写在纸上,他自己也写下来。然后在黑板上统计出全班意见,同时把他评价也写上去,两者之间十分接近。开始班上对这种练习很感兴趣,但是过阵子就觉得很没意思。他所谓良质非常明显,他们早已经知道究竟是怎回事,所以没有兴趣再继续听下去。现在他们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