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杨糁汤最早就是个简陋得不能再简陋木头棚子,属于违章建筑。棚子上方原先挂着块招牌,早已被烟火熏得难以辨认原来颜色,有年,冬季大风卷走半边牌子,现今只剩下“老杨”二字。
后来,老杨租个小店,店门前有口大锅,放着几个破旧木头方桌,小马扎散落地,老杨是这条小吃街上起得最早人,每天三点就要起床熬骨头汤。
十年前,这种汤如果不加肉话卖块钱碗,十年后,老杨还卖块钱。
十年来,房租涨几十倍,肉价涨几倍,老杨糁汤从未涨价。
有人问老杨:“为什不涨价,是不是傻?”
那人穿着雨衣,中等身材,肩上还扛着根钓鱼竿,身后四个人也穿着雨衣,如同蜈蚣样在地上爬,姿势缓慢而奇特,行人就这样经过县中路口,当时下着雨,监控镜头被雨水打湿,拍摄到画面有点模糊。
视频显示时间是凌晨三点,街上空无人。
包斩想到个人,此人叫老杨,在路口开着家早点铺子,每天三点钟就起床做生意,他很可能目击当时情景。
每个学校门口都有条小吃街,街道往往杂乱无章,下雨就污水横流,饺子馆挨着包子铺,沙县小吃旁边是兰州拉面,麻辣烫香味和臭豆腐臭味起弥漫,铁板鱿鱼发出哧哧声混合着鸡排放入油锅咝咝声。烤肠机器还在转动,铲子刚刚翻起煎饼馃子,奶茶店里贴满纸片,上面写着学生留言。
毫不夸张地说,学校门口聚集着个人生中最难忘最美味小吃。
老杨回答:“涨啥价,来这里吃早饭都是些出苦力人,都是些穷学生,你说涨啥价?”
无论春夏秋冬,老杨每天凌晨三点就起床生炉子煮汤。多年前,老杨还是小杨,最早在这里吃饭是群出苦力人,他们在东关火车站干装卸、在建筑工地上打工,还有赶着马车、驴车远途拉货贩子,吆喝着驴马停好车辆。这群人根本不用和老杨说话,他们只要往小桌前坐,老
因为,毕业后就再也吃不到。
因为,这些都包含着青春记忆。
加祥中毕业学生应该不会忘记当地特色小吃:糁汤。
糁汤,以山东省济宁市为起源,流行于齐鲁大地京杭大运河沿岸,说是名吃,外地人其实并不知道。其汤为牛骨头或者羊骨头熬制而成,配以香料、葱、姜,需大火烧煮几个小时,把汤熬成乳白色。碗里打碎个鸡蛋,浇上滚烫大骨汤冲开,放上薄薄熟肉片,再撒上香菜,淋上香油,色香味应俱全。
这种骨头汤,哺育勤劳善良、朴实强壮鲁西南儿女。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