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个顶冠束带,盛仪容,乘五马;幽僻中,也有个持弓挟矢,拨云雾,贯双雕。花柳巷,管弦楼,春风不让洛阳桥。取经长老,回首大唐肝胆裂;伴师徒弟,息肩小驿梦魂消。看不尽宝象国景致。师徒三众,收拾行李、马匹,安歇馆驿中。
唐僧步行至朝门外,对阁门大使道:“有唐朝僧人,特来面驾,倒换文牒,乞为转奏转奏。”那黄门奏事官,连忙走至白玉阶前奏道:“万岁,唐朝有个高僧,欲求见驾,倒换文牒。”那国王闻知是唐朝大国,且又说是个方上圣僧,心中甚喜,即时准奏,叫:“宣他进来。”把三藏宣至金阶,舞蹈山呼礼毕。两边文武多官,无不叹道:“上邦人物,礼乐雍容如此!”那国王道:“长老,你到国中何事?”三藏道:“小僧是唐朝释子,承天子敕旨,前往西方取经。原领有文牒,到陛下上国,理合倒换。故此不识进退,惊动龙颜。”国王道:“既有唐天子文牒,取上来看。”
三藏双手捧上去,展开放在御案上。牒云:“南赡部洲大唐国奉天承运唐天子牒行:切惟朕以凉德,嗣续丕基,事神治民,临深履薄,朝夕是惴。前者,失救泾河老龙,获谴于皇皇后帝,三魂七魄,倏忽陰司,已作无常之客。因有阳寿未绝,感冥君放送回生,广陈善会,修建度亡道场。感蒙救苦观世音菩萨,金身出现,指示西方有佛有经,可度幽亡,超脱孤魂。特着法师玄奘,远历千山,询求经偈。倘到西邦诸国,不灭善缘,照牒放行。须至牒者。大唐贞观十三年,秋吉日,御前文牒。”(上有宝印九颗)国王见,取本国玉宝,用花押,递与三藏。
三藏谢恩,收文牒,又奏道:“贫僧来倒换文牒,二来与陛下寄有家书。”国王大喜道:“有甚书?”三藏道:“陛下第三位公主娘娘,被碗子山波月洞黄袍妖摄将去,贫僧偶尔相遇,故寄书来也。”国王闻言,满眼垂泪道:“自十三年前,不见公主,两班文武官,也不知贬退多少,宫内宫外,大小婢子太监,也不知打死多少,只说是走出皇宫,迷失路径,无处找寻,满城中百姓人家,也盘诘无数,更无下落。怎知道是妖怪摄去!今日乍听得这句话,故此伤情流泪。”三藏袖中取出书来献上。国王接,见有平安二字,发手软,拆不开书,传旨宣翰林院大学士上殿读书。学士随即上殿,殿前有文武多官,殿后有后妃宫女,俱侧耳听书。学士拆开朗诵,上写着:“不孝女百花羞顿首百拜大德父王万岁龙凤殿前,暨三宫母后昭阳宫下,及举朝文武贤卿台次:拙女幸托坤宫,感激劬劳万种,不能竭力怡颜,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