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好就是说好。”学生不自然躲闪着。
而今,别说是能摄影东西,就是台照相机,都能让好奇人们把玩半天,哪怕是北大学生,截止84年,没有摸过照相机都有大把人,没有见过摄影机就更多。
站在摄影机镜头下,想到自己举动都会被人永远记录下来,这种压力,让图书管里学生又好奇又担忧。
“别紧张,先介绍下你自己吧。”李冲做采访多年,见过采访对象,或多或少都会紧张,很自然帮他做起心理疏导。
与之前不同是,李冲这次没有向摄像师打手势,关闭摄影机。
“这里是最常来查资料地方。”杨锐带着摄制组,来到图书馆里。
北大图书馆是中国最好几个图书馆之,拥有中国最华美知识体系,鲁迅移居沪上以后,最遗憾就是不能继续做中国文学史研究,因为没有图书馆,研究就无从展开。
杨锐脑海中图书馆,有着远胜于80年代知识,而且搜索方便,但是,当他在1984年时空中撰写论文时候,图书馆依然是他避不开战场。
写论文总是要有参考文献,短则数篇,长则数十篇,都得有出处有来源,杨锐要想发表文章,那他文章后面参考文献,就得用发表日之前,总不能文献后面日期是1994年。
“当初为撰写钾离子通道论文,在图书馆里泡很久。为节省时间,般都是带点方便吃东西,存在阅览室外面,后来干脆就带些没有气味东西装在包里,另外,再带壶水或者壶茶,中午时候在图书馆外对付吃顿……”杨锐站在自己常坐位置跟前,很有些缅怀,这样生活,他以后会越来越少重复,毕竟,他现在——是有好多条科研汪男人,啊哈哈哈……
记者李冲只当是般化忆苦思甜,配合地笑道:“为节省时间,想很多办法呀,称得上是废寝忘食。”
“节省时间是没错,废寝忘食谈不上。”杨锐笑笑道:“查找资料是个系统性工程,而且是连续性很强事,既然决定要找资料,那就要连续找下去,半途而废就是浪费时间,下次说不定还得重复上次工作,所以,般都是能不离开就不离开,完成既定工作才走。”
阅览室里,还有其他学生和老师们,此时也都好奇看着杨锐和录像机,听到他话,更是连连点头。
有名学生更是突然地叫道:“好,说好!”
李冲眼前亮,福灵心至暂停对杨锐采访,走到学生面前,问:“同学,你觉得杨锐说很好?为什?”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