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科研,就是点点蹭出来。
好像研究三角形,先要研究特殊等边直角三角形,然后再研究相对特殊直角三角形,接着是另类特殊正三角形,以及相对特殊等边三角形……谁要是上头就想证明莫利定理,这是个人选择,玩辈子都可以,但是,如果连等边直角三角形都没研究出来,莫利定理美妙与证明困难也就无从说起。
当然,知道研究三角形,知道要研究等边直角三角形还是幸福,最最正常科研,是连研究什都不知道。
天底下是有很多值得和需要研究东西,但是,登陆火星这种不算话,剩下就不多。
很多研究者每天都在思考这个问题,或者说,他们必须思考这个问题,而在没有项目时候,好点子也许会像井喷样蹦出来。
项目做完,接下来就做另个项目,就等于是开学第天上课就开考,然后个星期或者个月考门,门考完再考另门。
不断透支精力和体力是回事,考试之前学习和准备又是另回事。
就像杨锐给许正平准备新项目,开始之前,许正平作为项目实际执行者,首先得解国内外相关研究。
八个大箱子,几百万字资料,那是上百名研究者智力成果,要是不看别人研究,难道自己用辈子重新研究遍?
这些资料阅读起来,虽然不至于像课本样生涩,但里面新东西样不少。
然而,臆想“好”是不是真好,还需要再验证。
如果是在21世纪,搜索文献资料库还是比较简单,结果通常也是比较简单,般来说,99%好点子,要被人做过,要发现不能做。
不能做原因是千奇百怪,比如说,有侧面论证说,这个点子是馊;比如说,有侧面论证说,他娘做个类似实验花10万;比如说,有侧面论证说,这套实验难能传染痛经……
偶尔,也会有些好点子被证明是真好。
比如说PCR创始人穆里斯同学
正常来说,为筹备个项目,提前两个月阅读资料都算是少。
许正平说是五天阅读完成,那是吐血大甩卖,也是太过于兴奋。
而且,杨锐完成主要工作,对他也是个刺激。
杨锐身为项目负责人,之所以占着通讯作者位置,还能拿走个并列第作者,就是因为他肩负着最大责任,寻找研究方向。
用局外人思维模式,找个项目似乎是很容易。确,高大上项目是很多,登陆火星就是个显而易见又有价值又有意义项目,然而,这样项目对于杨锐等人,却没有实际联系。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