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哄是80年代集体生活常态。现在又没有QQ群和微信群存在,群人在起,更是免不任性时候。
而在这个年代,学生与年轻人错误,也总是容易被宽容对待。
就连唐集中,也在学生们起哄声中露出笑容,仿佛忘记自己先前对他们评价,道:“杨锐,干脆你给他们讲讲,也让大家解下国外审稿制度。”
不过,书信原文,依旧用英语来写,想来为语义有歧。
杨锐默默看起信件。
来“遛弯”群众则被唐集中驱赶到边上。
“写啥东西?”总有人好奇猫挠。
杨锐随口道:“提出修改意见,对方回应。”
其他人也都看到。
有好事者,首先读出上面中文:“先生敬启”。
接着,又有人读出英文寄信人,东京大学加藤教授。
“是那个东大教授信?不是单盲吗?他怎知道你是谁?”这次说话是谭助教,他给唐集中做头犬,不想遛弯也得来打谷场。
杨锐撕开信件同时,道:“信是JMC转过来。单盲应该是相对,很多期刊对于审稿人所在国都是不匿名。”
“怎回应?”
“做出相应修改呗。行,得看东西,咱们遛弯,是不是也遛够?”杨锐下逐客令,有时间来闲逛,不是年轻老师,就是年轻学生,好奇心和幼猫样,永远没个满足时候。
然而,杨锐还是低估东大教授故事流行程度。
杨锐话音刚落,就有人笑嘻嘻道:“给们说说修改意见和人家修改内容呗,让们也学习下。”
“是啊,给们学习下吧。”好几个人起哄似配合。
因为不同国家有不同研究习惯和研究体系,尤其是前些年苏联与东欧国家,他们研究水平不弱,但在许多方面都与西方世界持相反观点,这其中自然有政治因素存在,但很多时候,也确实是两个相对封闭环境下,各自发展出不同认识。
科学论文原本就喜欢探讨前沿科学,而在科学前沿,分歧是不可避免。些期刊出于各方面考虑,方面会尽可能安排恰当审稿人,另方面也会让作者知道审稿人部分信息。
如此来,遇到分歧严重流派,作者自然会做出有利于自己选择,从而也能保护自己。
加藤教授虽然不知道杨锐名字和机构所在,但知道他是中国人,立刻用上以前学习中文。
在日本,小学和中学期间,学习中文是很普遍,些名校入学考试也必然会考中文,而且会考到成语程度,用中文写信封,对个教授来说,实在是小意思。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