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锐要做相互作用蛋白,比纯粹研究蛋白要前沿些,但那更多是思想和选题不同,就基础条件来说,唐集中实验室还是相当不错。
杨锐找到贺全贵,首先填写和申请自己实验室时间。
唐集中这种有资格申请国家级实验室,不仅助教和实验狗也忙着做实验,外实验室老师也有借用。
借出去时间自然是不好时间,即使如此,杨锐也得保证自己时间与别人不冲突。
口气划拉两百多个小时时间,杨锐将人聚拢起来,道:“要做几个新实验,谁愿意做助手……”
“好吧,今天会议就到这里。”蔡教授有点意外于杨锐锋利,而会议结果也在他意料之外。
虽然准备要建立个新实验室,但具体组成,蔡教授并不想现在就决定。
杨锐很能理解站起来。
声望都是论文和成果刷出来,欧美国家也普遍认为二三十岁年轻人不靠谱,但是,只要有真本事,篇篇论文完全可以遮掩住年龄劣势,甚至让劣势变成优势。
比如说李政道,中国出生,西南联大毕业,29岁成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正教授,是这所常青藤大学200多年以来最年轻正教授,最终,还是在种族歧视严重50年代末,以年仅31岁中国人身份,获得诺贝尔奖。同时获奖还有35岁杨振宁。
平道:“说好,要说,你能得70分。”
被学生考校教授和副教授们,主要是副教授们,或者面现无奈,或者也悄然笑起来。
杨锐莞尔,他上下打量下许正平,在之前问答中,许正平表现属于中上水平,对杨锐来说,这就足够。
次测试不能说明问题,科研本来就是不断学习过程。
杨锐想下,直接问出来:“许教授,你愿意加入实验室吗?”
从贺全贵到不认识新人,通通把手举起来。
“你们都不知道是要做
他们声望,自然不可能靠华裔血统或者年龄得到,只能是完胜他人论文。
杨锐也不准备用嘴皮子获取利益,研究成果才是实验室组成决定性因素。
离开实验室,杨锐是马不停蹄开始做实验。
而且是在唐集中实验室内做实验。
唐集中目前拥有两个实验室,凝胶实验室和电泳实验室都是主要研究蛋白质实验室。
“加入”是个很明确词。
会议室内笑声陡然消失。
富教授斜眼看看杨锐,心想:真敢啊!
许正平犹豫下,道:“考虑下吧。”
没有明确拒绝,对杨锐来说是个好答案,稍微有点出乎大家意料,但也没有出乎太多。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