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锐做不到15岁读博士,也就指望不上20岁做教授,不过,能在国际会议上刷下脸,还是相当难得机会。
这次错过,下次说不定就是几年以后。
即使他能发表高水平论文,在国外举行生物学大会也不定会邀请他,第次从来都是很难,要不是国医外贸承办这次大会,就是在国内再举行次相似会议,他也不定能拿到邀请函。
唐集中亦觉得机会难得,鼓励杨锐道:“正好刚开学,也没什事,你就安心去整理论文,院系那边,给你打个招呼。尽量早点把信寄出去,要赶在四月号之前到。”
这也是杨锐来此目之,连忙道谢。
德巴赫猜想啊,先做点小鸽子猜想,小德子计划之类,堆积点资历,才是获得大家重视正常手段,或者说,证明哥德巴赫猜想也不是做数学试卷,那多前置证明,甚至需要发明新数学方法,随便丢点出来,先让科学界学习下,冷静下,才是正常研究流程。
所谓不鸣则已鸣惊人,首先得是国之君这种主角类人物才行。放在数学界,没有个终身教授之类教职,门心思搞研究,条件也太艰苦点。
陈景润为证明“1+2”,生生写本书,数学公式写上百页,赤脚老农憋着劲儿不肯提前发表页纸证明,然后口气证明哥德巴赫猜想,也实在太戏剧而没有必要,在个工分才顶几分钱年代,干天活不够买纸买笔钱也是可能。能做出这种没效率选择,也只能是追求人物冲突,情节跌宕起伏文科生,不可能是名数学家,数学家看到不连续数都想挠人。
杨锐是不愿意在成果方面引起争议。
因为评价成果受主观影响大,而论文本身是客观。
开学才不是什事都没有,从报名到各科开始,应该是个学期最忙时间,也是最需要学生出现时间。
不过,唐集中同志放在世界范围内,也许就是位来自中
就84年生物学界来说,构建DNA双螺旋沃森和克里克,简直就是神般存在,这两人释放出来任何气体,都具有研究价值。
身在中国某大学大学生,要想在世界范围内证明自己,难度或许比四十岁老农还要高。
好在这里是科学界,写出好论文不定会火,连续不断写出好论文,就定会火。
而资历越深,好论文被认可程度就越深。
名20岁年轻人,如果在《自然》发表篇论文,或许会被称作优秀青年研究者;名20岁大学教授,如果在《自然》发表篇论文,或许就可以被称作著名教授。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