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志文默默点头,道:“富教授有时候会给们开小灶,助教和研究生都旁听。”
“哦,那富教授研究进度呢?他做到哪。”
“们最近在做条斑紫菜色彩变异型
“怎不搭界,大家都是生物系嘛,而且,你和富教授研究方向也是样。”钟志文说这个话时候,其实觉得挺怪,可说出来却是挺顺。
杨锐笑笑:“你说算吗?”
“算。你拿期刊去见富教授,他肯定高兴。”钟志文心说能不高兴吗?这样大四生都被抓差,要是突然冒出个能写SCI文章新生,用能用四年,富教授估计得乐疯。
杨锐不置可否道:“们准备去食堂吃饭,正好有段路,你给说说你们科研组情况。”
“好好好。”钟志文连声答应,斟酌下语言,道:“们科研组是去年成立,目前有6个人,富教授副手是位助教,今年刚刚加入,除以外,还有名研究生,两名本科生。”
继续本本对期刊。
新学科固然令人激动,可麻烦也不少。缺少系统书籍就是个大问题,杨锐找不到前人总结性结论,就只能零敲碎打读期刊,解现在人研究进度。
这是很琐碎工作,有没有脑海里书籍都要做,可以说是确定研究方向前必要工作。
钟志文不自然回到位置上,用看流星表情看着杨锐。
高考状元和SCI文章,这两者和谐统在北大是很正常,但在中学时期,就同时做这两件事,委实让人难以想象。
名大老板,名小老板,研究生是大工,本科生是小工。
杨锐翻译遍,说:“人手挺齐整啊。助教和研究生水平怎样?”
“般吧。助教是去年留校,研究生也就是二年级。”钟志文忍住没抱怨。
杨锐“哦”声,道:“就是说,助教和研究生都处于学习阶段。”
科研本身就是学习过程,不过,学习和学习是有差。比如富教授,学习之余写篇读后感,也能发表在SCI期刊上,说明人家已经学到该领域前沿,自学状态良好。而刚入职助教和二年级研究生,大部分连已有知识都没有学习完毕,等于还处于科研积累阶段,水平差不是星半点。
到晚饭时间,杨锐才将笔记收起来,招呼刘珊去食堂吃饭。
钟志文亦步亦趋跟在杨锐后面。
“有啥说啥,跟着是几个意思?”杨锐出门站定,问钟志文。
钟志文讪笑两声:“没啥意思,不,就个意思,想请你参加们科研组。”
“你们科研组?是生物科学专业,和你们植物系不搭界吧。”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