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周围这些近臣都和李佑有杀父之仇、夺妻之恨吗?还是李佑自己就是个吸引仇恨磁石,导致袁白二人见李佑就鬼迷心窍?想怪罪李佑,也真怪罪不起来。
说起李佑,景和天子又想起当初皇姐曾对他有言,庙堂多老迈之辈,非幼主之福也,惟有李佑此人,若不早夭是可以用辈子能臣。
以他在扬州所见所闻,确实也同意这点,满朝文武,除去几个世袭勋贵,只有李佑是近似同龄之人,还精明强干得很。而且李佑为人轻省疏松,不像其他那些大臣般,常常为点坐像不端正之类小事啰唆烦琐,所以景和天子对李佑直颇有
宫中地位。两人对彼此都有政治需求,拍即合可能性是很大。
李佑往深里想,从宫中派系角度看,无论如何,他绝对是被划为金贤妃这边,与他关系较好太监则是另个司礼监秉笔太监吴广恩。所以虽然没有互相得罪过,但段知恩与他李佑似乎天生不是同路人。
不过李大人发现,他若像朱部郎所言要“当心”话,有点无处下手感觉。这段公公躲在深宫,与他没有任何直接往来,似乎很有些鞭长莫及,般文臣哪能随便决定大太监命运?
就算他有归德千岁暗中撑腰,可是长公主也没道理去帮着文官削弱天子家奴,对皇家而言这和自废武功也差不多。
反过来,他缺乏手段去牵制段公公,不代表段公公也是这个样子。那段公公只要能取信于天子,便足以影响到切,包括他李佑自己,这就是太监最大优势。
很不对等哪,想至此李佑不由得感叹道,任他有千万种手段,也伸不进宫中,而且也不可能自寻死路地伸进宫中去。这是大明文官面对太监时常常有窘境,李大人绝非第个遇到。
及到次日,在宫中景和天子有点小郁闷,这个郁闷不是针对谁,也不是针对哪件事,而是针对当下这个莫名其妙形势。
人得道,鸡犬升天,谁上台后不想用几个信得过自己人?但小天子也不明白,他意图重点使用两大近臣为何似乎个个都像发疯似。没错,在天子眼里是很像发疯。
那侍驾十年知经筵事、文华殿大学士袁阁老,在意图进位次辅关键时刻,脑子抽筋去弹劾李佑,结果导致被动无比。直接被母后还政前最后道懿旨责为胸怀狭隘,剥夺迁为次辅机会。
还有那启蒙授业恩师白先生,布局两个月,在即将被提拔入阁非常时期,又不知发什神经,去和李佑争风吃醋大打大闹。李佑都知道此事不上台面,应该私底下解决,白先生却鬼迷心窍非要在朝堂上见真章,简直光天化日之下自取其辱。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